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总有一些志士挺身而出,他们为国尽忠,为民请命,所以能名垂史册。宋元之际,风起云涌,以文天祥为代表的仁人义士给后人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就是文天祥精神的真实写照。
宋朝军民抗击元军
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元将张弘范抓住,文天祥不愿投降,吞龙脑自杀却没有成功。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给另一位抗元名臣张世杰劝降,文天祥被逼无奈,说道:“我自己不能保全父母,怎么有脸教别人背叛父母呢?”张弘范不肯罢休,再三逼迫,文天祥作诗一首给他。张弘范读到诗的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担心照汗青”时,被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气概所感动,于是不再劝降。第二年,张弘范率领元军与宋军在水上交战,强迫文天祥观战。文天祥在船上观看宋元两军交战,文天祥看着南宋的军队步步溃败,心知国家灭亡已成定局,心中的苦闷胜过死去。
张弘范知道文天祥不会轻易投降,就将文天祥交给元朝皇帝处置。在去燕京的路上,文天祥绝世八天,没有死,于是进食。元朝政府多次劝降,文天祥都大义凛然地拒绝了,元朝政府担心文天祥的存在会影响江南民心,于是决定将其杀害。在刑场,文天祥面不改色,拒绝了元朝皇帝给他的最后一次求生的机会,只说了一句“我的使命完成了”,便凛然赴死。文天祥死后几十年,朱明代元,人们在文天祥被害的地方建立祠堂,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英雄。
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即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的一月九日,是南宋名相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已经被历史铭记,被后人刻在心中。
文天祥碑刻
公元1278年,元至正十四年,文天祥在广东沿海被元朝将领张弘范俘虏,于次年送至京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对文天祥的事迹早有耳闻,想要让他投降,于是在宫中召见了这位南宋官员。当时,元朝宫廷礼仪是下跪,而南宋的礼仪则是作揖。文天祥见到忽必烈,只是按照南宋的礼仪作揖,却不肯下跪,忽必烈也没有强求。忽必烈让文天祥投降,表示只要文天祥肯投降,原有的官职待遇可以维持不变。文天祥不愿当元朝的臣子,于是被关进了大都柴市的一个胡同里。
在文天祥被关押期间,元政府多次派人劝降,文天祥都没有答应。最后,忽必烈出于文天祥的号召力,还是决定杀掉他。文天祥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显得从容不迫,神态没有丝毫改变。这一天,关押文天祥的地方布满岗哨,老百姓听说文丞相要被处斩了,纷纷奔向刑场。快到行刑的时候,监斩的元朝官吏问文天祥有何话说,并表示回答就可免于一死。文天祥没有回答,向南方下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有七。
文天祥就义后,家乡的学堂将他的画像和欧阳修像挂在一起,供学子们顶礼膜拜,而他那威武不屈、忠贞爱国的精神也得以流传后世,至今流芳。
说起文天祥的爱国诗句,估计没有人不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充分地表现出文天祥的坚贞气节,是文天祥的爱国诗句中的代表。
文天祥
1279年,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在过零丁洋时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歌《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将诗人当时心中的孤苦与悲愤表达得淋漓尽致,结尾处一句则是诗人舍身报国,视死如归精神的写照。文天祥的另一著名诗句出自《正气歌》,这首诗作于文天祥羁押大都期间。诗的开头两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是文天祥一身正气的写照,此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读来仿佛胸中有万千浩气,教人肃然起敬。
除《正气歌》以外,文天祥《扬子江》中的诗句也堪称文天祥忠贞爱国的名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诗的后两句将诗人自己比喻磁针,“不指南方不肯休”,而南方是南宋故地所在,表达了作者心怀故国,一心抱过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是南宋的科举状元,其文学素养自不必说,而诗人的诗歌往往是其内心世界的写照。文天祥半生抗元,在军中保守颠沛流离之苦,其诗歌也自然常有身世飘零飘零之感慨。难能可贵的是,文天祥的诗句并不局限于伤春悲秋、顾影自怜,而是时刻心系家国,因此才留下了一篇篇流传甚广的爱国诗句。
文天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英雄,字履善,自号文山,世称文山先生。文天祥生前大义凛然,死后留名百世。文天祥到底为什么备受尊敬呢,或许可以从文天祥简介中找到答案。
文天祥画像
文天祥生于江西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县,从小家境优渥,酷爱读书,对县里的历史名人欧阳修(谥号“文忠”)等人很是推崇。他对着欧阳修的画像说:“如果我死后不能等得到“忠”的谥号,非男子汉也。”
公元1273年,长江告急,文天祥奉诏勤王,联络各地豪杰入卫京师。有人劝文天祥别自寻死路,说这么一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训练有素的元军的对手。文天祥回答说:“我自不量力,希望此举能使忠义之事奋起,如果天下人都响应,那么人多力量大,国家就有希望了。”接着,文天祥就变卖了家中产业充作军资。
公元1278年腊月,文天祥被人出卖,被元朝将领张弘范抓住。张弘范见劝降不成,就派人押解文天祥至大都。文天祥在大都稽留三年,元世祖知道他不会屈服,就想释放他。不巧的是,当时有人在南方起兵抗元,打的是文天祥的旗号,于是公元1282年年底,元世祖终于决定杀掉文天祥,并问他有何愿望。文天祥回答:“愿一死足矣。”次年1月9日,文天祥被处死,他的妻子手收尸时发现了他的遗书:“孔子说仁,孟子说义,只要做到忠义,也就算成仁了。读圣贤之书,所学者何?自今起无愧了。”文天祥虽死,但他忠贞爱国的精神永远留存。
中国的历史上曾有过无数的爱国英雄人物,他们威武不屈的气节和精忠报国的英雄事迹千古流传,文天祥抗元就是这其中的代表。
文天祥朝服像
文天祥是我国南宋末年的文官,系金科状元出身,文天祥成为钦点的状元之后,被授予官职,当时有一个叫董宋臣的官员见元军步步逼近,竟建议皇帝迁都自保。文天祥深知此时迁都弊大于利,便弹劾董宋臣。当时的皇帝是宋理宗,而董宋臣是其宠臣,所以文天祥的奏章递上去之后如石沉大海,竟得不到回音。
公元1268年,元军集中兵力进攻襄阳,当权的贾似道却不发兵救援,也不上奏给皇帝知道,致使襄阳被困三年,守将吕文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开城降元。从此,南宋门户洞开,元军得以长驱直入,南宋灭亡只是时间问题了。
公元1274年,樊城破,文天祥被任命为赣州地区的知州,次年应诏勤王,自此开始举义师抗元。同年,文天祥入卫京师,任平江府知府,这时的元军已经尽在眼前了。文天祥辞别天子,率军苦战东南,当权者陈宜中等招文天祥退守余杭。次年,文天祥任临安知府,未几宋廷降元,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期间,文天祥与元丞相伯颜发生争论,气急败坏的伯颜扣留了文天祥,并欲押往大都,幸得义士相助才逃脱。脱身后的文天祥收拾残兵,继续在广东一带抗击元军,以图光复。不久,文天祥被俘,被押送到大都,最终不屈而死。文天祥虽死,但他英勇抗元的故事却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