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在北部中国长期战乱以后,社会生产是不发达的。手工业在北朝时期虽有某些进步,但和以前相比,仍不是一个发达的时期。
前面曾提到,自魏晋以来至南北朝,官府手工业都占了比较大的比重,这种情况在北朝尤其突出。因为一方面,北朝初建的拓跋氏政权,继承了战国秦汉以来中原地区长期存在官府手工业的传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鲜卑人在统治北部中国以前还是游牧民族,农业和手工业尚没有明显分工,北魏建立以后为了取得武器和统治阶级需要的奢侈用品,就必须建立和扩大官府手工业。所以,北魏自建国时开始,即竭力搜罗工匠。如拓跋攻占中山后,将百工伎巧十余万口迁到京师,由政府管辖。官府工匠有专门的匠籍,世代相袭,不能脱离。北魏政府并且严禁私人收藏工匠。太武帝曾下诏规定:自王公已下至于庶人,有私养沙门、师巫及金银工匠之人在其家者,皆遣诣官曹,不得容匿。限今年(公元四四四年)二月十五日,过期不出,师巫、沙门身死,主人门诛。 限制十分严格。拓跋氏政权之所以如此严密地控制工匠,大概正是新建政权需要武器、丝织品等手工业品之故。后来,封建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和对手工业者的控制稍稍放松。北朝各代都曾放免工匠,孝文帝元宏曾下过工商杂伎,尽听赴农的命令,又诏罢尚方锦绣绫罗之工,四民欲造,任之无禁 。北齐、北周也都减少过官府工匠。但终北朝之世,官府手工业始终占着很大的比重。
北朝政府控制的手工业主要有冶铸、丝织、煮盐、造酒等方面。
冶铸方面,从道武帝拓跋开始就设置官冶,铸造兵器。前面提到过陶弘景所说的灌钢法,在北朝业已流行。生活在东魏、北齐,作过北齐信州(今四川省奉节县一带)刺史的綦毋怀文所造的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 (钢),……轧甲过三十札,真是锋利无比。这里说的炼钢法和陶弘景所说东晋、南朝把生熟铁混杂冶炼的办法是相同的。大概綦毋怀文把这种灌钢法进一步加以总结推广。除了冶铁以外,官府工业还冶铜铸钱和采金银等。
丝织方面,北魏建国以前丝织品还很缺乏,什翼犍时国中还少缯帛。建国后几十年到明元帝拓跋嗣时,即已屡次赐给臣下布帛锦。魏初,每匹绢值千钱,孝文帝元宏以后降到二、三百钱,说明丝织品的生产已大大增加。
煮盐方面,池盐产地主要在河东郡(今山西西南部),盐产很多。东魏、北齐之际,海盐产量很大。盐的生产,无论是池盐或海盐,都主要掌握在官府手中。
此外,如北魏能造盛谷二千斛的大船,也由官府经营。
在此期间,虽然官府手工业占优势地位,但也并非说没有民间手工业或民间手工业毫无发展。事实上,北朝既有独立的手工业者,也有官府工匠在不服役期间搞自己的生产,至于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则更是任何朝代都存在的。民间手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蚕桑、造毡、酿酒、小型冶铸等方面,尤以纺织最为普遍。有的民间纺织甚为精巧,据说河北妇人,织、组钏之事,黼黻、锦绣、罗绮之工,大优于江东也 。
北朝手工业生产中还有值得提出的是,这时劳动人民成功地烧出了白瓷。
我国瓷器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这也是制瓷技术不断提高的标志。
青瓷的釉料含有铁的成份,烧成后釉色青绿,是我国著名的传统瓷器。北朝以前的瓷器都属于青瓷范围。白瓷是白胎白釉,烧制很不容易。因瓷土中含有铁的成份,提炼不易,而瓷土中只要铁含量超过百分之一,瓷器就会呈灰白色,含铁越多,颜色越重。近年在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公元五七五年)范粹墓出土了一批白瓷,釉色乳白,薄而透明,说明当时工匠已经掌握了制造白瓷的技术。这是瓷器制造上的一大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