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要出宫,却有人要进宫。
隋朝旧臣通事舍人郑仁基有一个女儿,年龄十六、七岁,相貌殊绝,聪颖贤慧,为当世所未有。长孙皇后听说后,亲自前往探访,经过一番对话和了解,皇后认为是皇宫嫔妃的很合适的人选,就向皇上提出建议,将她纳入皇宫。既然皇后亲自考察过了,觉得没有问题,太宗就满心欢喜地答应了。既然是皇后亲自相中的,就不能在后宫地位太低,太宗决定给这个还未见过面的女子一个“充容”的身份。于是,太宗就下达了诏书。在朝廷送达诏书的官员还没有出发之前,恰在这个时候,魏征听到了一个相反的消息,说郑仁基的女儿其实之前已经许配给陆氏了,但是迫于压力,主动让了出来。魏征觉得这个事情非同小可。就急急忙忙地赶进宫,要求进见皇上。听到内官通报是魏征请求进见,而且很急的样子,就令宣魏征进见。魏征沿着宫廷外的石阶一路小跑,进宫还气喘嘘嘘的,他一边行礼,一边说:
“陛下,臣有紧急的事情要禀报。”
太宗说:
“什么事使得卿如此的匆忙啊?”
魏征见到皇上以后,稍微镇定一下,然后以他向来说话的语调说道:
“陛下作为天下人的父母,抚爱百姓,就应当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自古以来,有道的君主都是以百姓之心为心,所以,君处高台楼榭,则百姓也有房屋可居住;君主吃膏粱,也希望百姓不受饥寒;君主拥有妃嫔,也想百姓有家室的欢乐,这是作为君主的恒常之道。”
太宗回答说:
“卿说的很对,朕一直都努力这么去做,生怕自己有亏待百姓的地方,所以经常反躬自问,朕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不是对百姓有利。只是朕今天不明白,卿这么匆忙地赶来宫里,是为了讲述这个道理,这个道理卿以前也对朕讲过啊,卿讲过的道理,朕怎么会忘记呢!”
魏征的方式就是,他先要给说一个你愿意接受的道理,当你接受了他讲的这个道理的时候,然后他才拿出他想说的事情,此时你就不得不跟他往下走,最后的结论很可能是你不愿意接受的,但你又不得不接受。他说话一向是严密的,所以,他决不肯一开始就把想要说的东西合盘端出来,这就是他为什么匆匆忙忙地赶来,却要慢条斯理地说的原因。看到皇帝的态度依然是肯定的,魏征接着往下说:
“臣听说郑仁基的女儿早已许配人家了,现在陛下却决心把她娶进宫来,而没有仔细打探清楚该女子是否已经许配人家。这件事在四海传播开了,百姓会怎么看待?他们会认为陛下行的不是为民父母之道。臣以为,这件事情虽然还没有完成,但恐怕一旦传播开来,会损害陛下的威望,所以,臣不敢把这件事情隐藏在心里而不向您报告。君主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载下来。臣望陛下改变主意。”
太宗听到魏征这么讲,大为吃惊,反问道:
“有这等事?朕怎么就没有听她已经许配给人了呢?”
“臣已经打探清楚,确有此事。”
“糟糕,这事怎么办?诏书已经发出了,怎么能够收得回来?”太宗有点着急了。
“送诏书的策使还没有出发,诏书还没有送出去,这就是臣这么匆忙赶来向陛下汇报的原因。”
上一篇:名侦探狄仁杰白洁是谁
下一篇:秦朝共统治了多少年?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