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南征北战、攻城略地,军队以骑兵为主,讲求速战速决的机动性,他们是攻占一个城池就奔向下一个,所以一路征服其实也在一路屠城,每一个蒙古将领手里都沾满了鲜血。
忽必烈雕像
成吉思汗被称为一代天骄,统一蒙古、灭亡金国、西征花剌子模。有如此赫赫的战绩,除了蒙古军队强大的战斗能力和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外,也和他残忍的手段有关。成吉思汗率军所到之处,可谓寸草不生,只要遇到不投降的,攻破后一律屠城。在他攻破金国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后,蒙古军队对城里的居民展开了长达一个月的大屠杀,超过一百万人丧命。之后,成吉思汗灭亡了花剌子模,之前人口众多的这个国家战后几乎灭族。
成吉思汗的儿子托雷,继承了父亲的军事才能的同时,也学会了他的屠城手段。据说,他攻打四川攻破成都后也进行了屠杀,成都居民所剩无几,据说整个四川被屠杀后人口减少了上千万。而托雷的儿子旭烈兀,在蒙古第三次西征时,围攻巴格达,在对方投降之后还是进行了长达一周的屠杀,数十万人丧生,也有说是120万人。
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托雷的儿子、旭烈兀的哥哥,忽必烈自然也没有丢掉屠城这一家族天赋。尤其是在功打南宋的战争中,忽必烈的元军每破一城,都要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一路攻打一路暴行。据记载,元朝灭亡南宋后,得到百姓930万户,比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时的1360万少了30%,南宋大约被屠杀了2400万。
忽必烈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但熟悉和喜欢他的远不止有中国人或者蒙古人,也有许多外国人十分推崇并且研究忽必烈,柯勒律治就是其中一位,他是18世纪英国的诗人和文艺批评家,写了一本《忽必烈汗》的书,以及一首同名的诗歌。
柯勒律治
《忽必烈汗》一书讲述的就是忽必烈的一生,从他在草原上的出生到他去世后神秘的墓葬。这本书把序言取名为“成吉思汗之孙”,在作者看来,忽必烈并不比祖祖父成吉思汗差,更没有被他的光辉所掩盖。之后,作者把正文用春夏秋冬分为四部,把忽必烈的一生比喻成四季,可以说是非常的恰当,因为忽必烈的前半生非常的辉煌,而晚年却悲剧连连从而最后死得凄惨。
而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一诗是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正如诗中所写“梦境中我看见”,据说作者这首诗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他的梦境,是他睡前在书上看到对忽必烈宫殿的描写的联想,所以诗名为“忽必烈汗”。作者从忽必烈的上都宫殿,联想到了巨壑冰穴、阿比西尼亚少女,这些意象之间几乎没有联系,可见作者梦境里想象力之丰富。因此,柯勒律治的诗歌也被认为是幻想浪漫诗歌,虽然作品不多,但成就不低。
现有的三节五十四行其实并不完整,当柯勒律治醒来创作诗歌时被来访的客人打断,因此他的梦境记忆变得模糊,这首诗也就成了残缺。
夏宫就是皇家贵族用来消夏避暑而专门建造的宫殿,历史上国内外的皇帝大多都有夏宫,国外出名的有埃及夏宫、彼得大帝夏宫等,而国内最出名的就是北京的圆明园。而忽必烈的夏宫,就是元朝的上都,现在位于内蒙锡林郭勒。
忽必烈夏宫
上都原来名叫开平,因为忽必烈在那里登基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后来在1263年把开平升为了上都,并且作为夏天避暑的夏宫。目前,上都早已损坏,不过遗址还是完整保存了当时城市的整体格局,还有墓葬群。2012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忽必烈夏宫海拔在一千多米,是周围气候最宜人的地方,当时有人这样描写夏宫的六月份天气:“似秋时”、“亦冰霜”、“凉如水”,可见这里气候的确非常适合避暑。此外,忽必烈夏宫的风景也可以说是极好的,不仅地处金莲川草原,一马平川、芳草如茵,还有青山绿水在旁,北面是有烽火台的龙岗山,南面是蜿蜒曲折的上都河。据马可・波罗的记载,当时上都周围栖息着许多草原的飞禽走兽,野鹿、天鹅、白鹤等等。
现在,在原来上都的遗址边建造了一个忽必烈夏宫景区。景区和上都遗址距离只有2公里,因此只要来参观遗址基本上都要在景区中停留,一方面休息或者餐饮,一方面领略一下草原风光和当地的民俗风情。据说,当地的蒙古族人保留了许多古老的风俗,甚至还有不少是成吉思汗的家族后裔。
忽必烈是蒙古帝国最后一位大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后世对忽必烈的评价总体不错,批评他的主要是他曾经打过仗的国家和地区的人,而赞赏的一般是他对汉文化的接受以及一些为政措施。
忽必烈剧照
忽必烈是马背上的蒙古人,无论是他的祖父成吉思汗,还是他的父亲托雷,都是带兵打仗的好手,是出色的军事家。忽必烈相比这两位,也差得不多。他攻打过云南的大理国,最后使其投降灭国;攻打过南宋,迫使他们派丞相来割地求和;继位后,灭亡了南宋,统一了中国;两次攻打过日本,虽然都以失败告终。忽必烈讨伐征服了不少国家和地区,他的军队肯定给这些地方带去过不少劫难。尤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有屠城的可怕经历,即使没有屠杀很多人,想来忽必烈也肯定做过类似残忍的事情。因此,军事才能值得肯定,但也有许多过错。
忽必烈从小尊崇儒学,早期管理地方时就任用了大批汉族的儒士作为幕僚。等到他继位,建立元朝后,忽必烈更是重用汉臣,采用汉法,很好地缓和了汉蒙的民族矛盾,巩固了统治。此外,作为游牧民族的人,他却十分重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实行国家控粮政策,丰年收购余粮,荒年免费发放。而我们现在用的纸币钞票,据说也是忽必烈发明的,是他把钞票引入了流通领域。
后世称赞忽必烈英明神武的不少,比如马可波罗说他是有史以来从未见过的强大君主。
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有战争就免不了死伤,有仁爱的将领宁愿花更多的精力来换取双方更少的伤亡,但在历史上更多的是以杀立威,敢于屠城和杀人的情况。忽必烈就曾经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杀人和屠城最多的人。
蒙古军队
蒙古人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对外的征服,从东南亚沿海到东欧地中海,以侵略和掠夺为主。为了更快更多的发战争财,蒙古人常常屠城和斩杀俘虏。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些敌人和百姓都不是蒙古族人,是外族就没必要客气和心软。而当他们是在统一蒙古或者平定内乱时,即使是面对反抗自己的族人,想来也不会这么杀人不长眼
忽必烈领导、指挥或者参与的战争,主要是在中国境内或者周围,比如大理、南宋、缅甸等。有人统计,元朝灭宋,最后得到百姓930万户,比宋宁宗嘉定十一年时的1360万少了30%,按照每户有5人来计算,也就是说南宋大约被屠杀了2400万。
除了战争,之后元朝的统治也纵容着杀戮。据说在当时元朝的法律规定,人分四等,其中蒙古人第一,色目人第二,北方汉人第三,南方汉人第四。因此杀最高等的蒙古人要偿命,而杀最低等的汉人只需要罚交一头毛驴的价钱。在这样的法律下,蒙古人杀汉人的事情自然时有发生。
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大约失去了7000多万人口。据说,这还成了一项吉尼斯世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