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十七岁的男孩,大抵每个人想到的都是阳光下的单车、闪着汗珠的篮球和牛仔裤吧,也许还有一个梦里常出现的漂亮姑娘――
十七岁,真是人生最美的年龄。
每当我看到对面附中的学生扬着的年轻笑脸发出这样的感叹时,却总忍不住会想起他,那年,他也是十七岁,然而他是不可能拥有那样无忧无虑笑脸的,因为他有一个沉重的名字,叫作朱由检,还因为他的哥哥马上要驾崩了,他即将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皇帝。
当朱由检跪在天启弥留的病榻前时,他的哥哥伸出枯槁的手抓住他,说:“吾弟当为尧舜。”年仅十七岁的他无疑是相当紧张的,那是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惊恐,没有君临天下的兴奋,他只是不知所措地趴在地上口称“臣死罪。”因为天启给他留下的“天下”这池水太深,也太浑了。这些年,朱由检都在他“信王”的封号下低调地生存着,外传信王“衣冠不整、不见内侍、坐不倚侧、目不旁视、不疾首、不苟笑”,就像一个木头人,才勉强躲去纷乱危险的政治漩涡。而今,没有子嗣的天启驾崩,要他即位,实在是把他苦心经营的安稳日子推向了风口浪尖。
朱由检的惶恐不是多余的,因为有人看不惯他。谁呢?那就是天启倚仗的“九千岁”大人――魏忠贤。魏公公在天启的默许下混得可谓风生水起,击败了东林党,整个人在朝堂上牛到不行,他也知道他自己有多嚣张,天启一死,新上来的他弟弟可不一定也能由着他翻天覆地,所以他打的主意是,秘不发丧,然后找一个他亲手扶植的傀儡上台,再宣布这就是法定继承人,至于朱由检,滚还是砍不一定。总之,小朱很危险。
这么一个定时炸弹,天启似乎没为兄弟考虑到,甚至谆谆叮嘱那个可怜的年轻人“忠贤宜委任”。委任你个大头,小朱肯定这么想,准备干掉我呀!不过还好,天启还说了一句话:“善视中宫(即皇后)。”
这句话看似无奇,不过是把妻子托兄弟照管,但是对于朱由检却至关重要。因为天启的皇后张氏和魏忠贤是死对头,她曾向天启暗喻魏忠贤是赵高,魏公公对此十分怀恨,所以天启临终对小朱的要求基本是个矛盾的命题。为防止魏忠贤从中捣鬼,天启一归西,张皇后就发布了遗诏,召英国公入宫听令,迎信王朱由检登基。这下,魏公公没辙了,他还没本事在这个节骨眼上狸猫换太子。天启七年八月二十二日,朱由检在群臣的恭迎下迈进象征大明王朝最高统治的紫禁城,带着未知的恐惧,十七岁的稚气,当然,还有朱家祖传的智慧、腹黑。他没有忘记,入宫之际他的皇嫂张皇后在他耳边的告诫:“勿食宫中食。”他没有喝水也没有进食,有史料说朱由检入宫时是自带伙食的,将家里的大饼塞在袖子里,毕竟大内险象环生,也许一个不小心就成了魏公公的刀下鬼了。就这样,他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几个难以入眠的夜晚,终于熬到了二十四日,登基大典。
紫禁城的皇极殿,是大明举行盛大仪式的主殿,在这里,他的父祖登基、祭典、受贺,记录了朱明王朝一页页历史。此时也是在这个承载了无数岁月的老地方,朱由检接受了群臣朝拜,正式即位,年号崇祯。那个老地方记录的大明最后一个年号。这两个字将是大明甚至中华历史上一个难以磨灭的悲剧――当然,那时的他并不知道。
刚上台的崇祯皇帝只知道,不能掉以轻心,那个姓魏的死宦官还对他屁股下没热乎的龙椅有非分之意。事实上呢,魏忠贤还没有谋逆的出息,他只不过是想控制这个新皇帝,就像东林党当年折腾出“三案”一样,扶植一个信赖自己的保护伞,以便继续胡作非为。但是这个大字不识两个的太监大概从来都没意识到,他是且只是天启的一条狗,天启利用他对抗东林党的扩张,他能组织一支阉党紧密团结都是狐假虎威而已,一旦坐大,必死无疑。不久,还幻想着换取崇祯同样待遇的他开始行动了。
国丧刚结束的那天,崇祯收到了一份大礼,来自魏忠贤。礼物是四位绝色美女,个个都能轻易唤起男性最迫切、最原始的冲动。在魏公公看来,这份礼物对于青春勃勃的崇祯来说是致命的,看看他爷爷万历,就这个年纪一个冲动有了他老子,再看看他老子泰昌,连纵欲带嗑药三十天直接累死,按照遗传学原理和惯性思维,崇祯在这方面应该也免疫不到哪里去。结果和魏忠贤料想的一样,十七岁的崇祯同学爽快地接受了,然而这个聪明的孩子可没有像他爹见了美女一样不管不顾地“一夜连幸七人”,而是将四个女子仔细搜身,结果在她们的裙带里各发现了一颗迷魂香,说白了就是迷情的春药。崇祯邪邪地一笑,把魏老大这些体贴之举通通扔了出去,那几个火辣美女他也目不斜视地赶走了。
卧槽!――魏公公大概惊得下巴都掉了,完了之后便是无尽的恐惧,他没想到崇祯居然能抵挡住美女的诱惑,更没想到崇祯搜出了他下的迷魂药却不动声色,这个少年对他是什么态度,他没底。于是魏公公换了一种办法,他开始让自己那些十孩儿五虎什么的阉党党羽为他写好话,辞藻华美极尽褒扬。当他拿着这些文字给皇帝看时,崇祯认真拜读了,读完后说:“呵呵。”这下魏公公彻底疯了,他不知道那些文人写了什么,有没有说服力,但他感觉得到崇祯的潜台词肯定不怎么阳光,这少年这种不温不火的态度就像悬在他脖子上的斧子,比直接砍下来更让人害怕。
九月,魏忠贤忍不住了,他开始抛出第一只探路标,以年老力衰为由向崇祯提出辞呈。崇祯自然是拒绝了。这位年仅十七岁的少年,却有着高度的冷静和心智,他不是要魏忠贤滚蛋,也不是要他听话,而是要阉党“子孙”都去死!现在时机显然还不成熟,魏忠贤权倾朝野,要扳倒他,崇祯需要用文火慢炖的方式,一点一点把他炖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