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最近几天网上流传着大量民营医疗行业内部群聊截屏和一份 “绝密”的内部培训资料《男科最新内营销模式》,是内部人士的爆料资料。培训资料中的套路满满,让人三观尽毁。比如,资料培训医生如何从患者的衣着打扮判断其消费能力。看衣服的品牌、质地。女性顾客可以看她的妆容,包、使用的香水、发型、首饰等;男性顾客可以看他的香烟、打火机、手机等。为了进一步判断患者的消费能力,还可以询问患者的家庭生活工作状况。
微信聊天截图中有一则医院招聘广告,对于医师特别提出了“单体高”和“复诊率高”两个要求。内部人士表示,招聘广告要求把单体人均费用做好,这就要求对病人深度开发、过度治疗,要求病人多次复诊,故意拉长疗程。至于拉长疗程的方法,培训资料中甚至都列举了相应的话术。
这些内容实在有违医院的形象,这些穿着白大褂、被称为“医生”“白衣天使”的人们,聚在一起开会、培训或在群内沟通、交流,目的不是提高医术、救治病患,而是不择手段掏空患者的腰包,硬是把医疗做成销售,采用的还是不择手段的销售手段。
这里列举的只是资料的很少的一部分,而资料揭开的只是民营医院医疗套路的冰山一角。这些医院花样百出的坑骗患者已经越来越“专业”,开始走上“职业化”的道路。更可悲的是,爆料中有3家医院还是“全国民营医院同行学习的楷模,民营医疗领域的标杆”。
这些年来,医疗竞价广告和民营医院乱象,相互依存、狼狈为奸。过度医疗,花样套路患者使得民营医院声名狼藉,甚至成了“骗子”的代名词。一些民营医院的黑色运营模式,把病人当成了砧板上的鱼肉,拿全民医疗商业来做,不择手段追求利益最大化。将没病说成有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大处方、高收费、重复检查等手段,再到现在精准判断患者的支付能力的教材模板,简直是要榨干患者的节奏。
患者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投诉中,过度医疗、医疗欺诈等乱象一直居高不下,不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过度医疗”“医疗欺诈”并未有准确定义,更遑论提供执法支撑。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医院本应满足患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但部分民营医院却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乱象频出,害群之马成群结队。
有业内人士坦言,“在沉重的广告、房租等费用以及盈利创收压力下,部分民营医院难免产生违规冲动。”民营医院的实际困难,不是肆无忌惮坑骗患者的理由,治病救人应有的底线必须要有。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