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8日15时18分,在与癌症顽强抗争了15年后,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曹灿在京逝世,享年87岁。
“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对很多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人来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小喇叭”是抹不去的童年记忆。“曹灿叔叔”是当时孩子们心中最闪亮的名字之一。白驹过隙,当电波里的那些故事渐渐褪去颜色,当“曹灿叔叔”变成了“曹灿爷爷”。2018年7月,记者曾采访过老爷子,听他讲述一桩桩往事,回首一段段岁月,试着体会他如何与病痛抗争,如何做到看淡生死。
上世纪5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筹办新中国第一档少儿节目,时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话剧演员的曹灿加入了节目组。1956年9月4日,“小喇叭”正式开播,“曹灿叔叔讲故事”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那时的他,经常骑着自行车、坐着公交车去录音,录一次大概是8元钱、10元钱,“那时候电台在西单附近的石碑胡同,工作环境简陋,录音条件很差,夏天热,就靠一个嗡嗡响的电扇降温,录音时还得关了它,热得满头大汗……”付出便有收获。节目开播后,曹灿收到小朋友们的海量来信,得用麻袋装。孩子们在信中讲述自己听完故事后的变化,“曹灿叔叔,过去我老不听家长的话,听了您讲的故事后,我变得听话了。”“以前我不爱劳动,听了您讲的《独苗苗》后,我开始自己洗袜子、洗手绢了。”
在“小喇叭”一讲就是几十年,曹灿也在点滴间锤炼着自己的朗诵技艺,“讲故事有很多即兴成分,可能每次都不太一样。台下人多,反响热烈,就多说点;反之,如果比较冷淡,就掐掉一段,变短些。作为现场艺术,就应该随机变化调整。而这种对现场的控制,需要长期的艺术实践。”一直以来,曹灿都信奉一条——演员要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这是当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看完演出之后对演员们说的。
为推动朗诵艺术继续向前发展,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汉语有声语言艺术多作贡献,1986年,曹灿出任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长,大力推动民间朗诵团体的建设和发展,亲自指导民间朗诵团体排练、演出,为朗诵艺术走进社区、公园、学校等基层组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1999年,曹灿在古稀之年创办了曹灿艺术学校。曹灿艺术学校开设的课程之一是朗诵艺术培训,目的是培养孩子能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意识和能力。多年来,曹灿的朗诵风格一直深受人们欢迎。在他看来,朗诵最重要的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方财富网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