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5月24日电(记者 杨召奎)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职业技能,是实现我国由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缓解人才结构矛盾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范树奎建议,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助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以人社部和教育部为主的各部委按照文件部署精准施策、稳步推进。
范树奎委员表示,《行动方案》当前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行动方案》实施迟迟未能落地。二是文件规定职业培训实施主体,内生动力缺乏且外部支持不够。三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及《行动方案》发布以来,第三方社会培评机构不足。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就业兴业创业成为经济首重,力推职业培训势必为此提供强劲保障,范树奎委员建议:简化补贴流程,强化督导管理。按照《行动方案》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五种证书即应发放培训补贴。建议政府集中采购,以获得五类证书为硬核指标,少设或不设附加条件,简化补贴流程,充分发挥培训主体的积极性,打通补贴性技能培训实施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督导机制,对培训主体实现政策导向、市场选择、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
增加培训主体,倾斜重点群体。建议增加急需紧缺领域补贴性职业培训的实施主体以解决供给不足,如应急管理部、国家卫健委、退役军人事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可在人社部及教育部以外,允许上述部委与培训评价组织合作试点开展专项技能培训,按照行业标准实施的培训证书报人社部备案后纳入补贴范围。重点倾斜《行动方案》中提到的适合企业职工、就业重点群体以及贫困劳动力等就业创业的职业,以及安置数亿就业人员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培训赋能社会“贫弱残困小”弱势群体,体现社会公平。
扩大试点职业范围,补充社会培训力量。建议扩大试点职业的数量,重点放开新、特、急职业,即新型产业催生的新职业、特殊领域必需职业及社会急缺职业。对于新职业建议先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经审核后先行先试,逐步完善并形成职业标准。应加快培训评价组织遴选审批进度,大力扶持社会培训机构,补充社会培训力量,尽快弥补因取消职业资格证书而形成的市场短缺,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