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网页,某市、县公共文化活动项目便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想要免费参加文化培训,或是聆听精品沙龙,只要点击预约就可以申请,而更多的展馆互动无需预订就可以参加。“文化有请专家有约”某市公共文化服务网正式上线,为市民开启全新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 “‘互联网+’是给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插上的坚实有力的翅膀,它让公共文化实现更好发展,让服务更加高效,让群众更加满意。”据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参考范文】
“互联网+”助力公共服务迈向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政府自身建设领域也不例外。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然而,当下公共服务缺面临服务不足、不到位、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强。如何才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们需求?“互联网+”为公共服务插上腾飞的翅膀,引领公共服务迈向新时代。
互联网+公共服务,便利群众生活。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对接,让群众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实时公交智能查询APP——掌上公交,支持公交、地铁的实时查询和线路换乘推荐功能,市民可以随时了解公交状态,省时省心,便利出行;个人所得税APP,线上提交年度汇算申报资料,每月个税缴纳情况公开透明,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上海实施的“文化上海云”服务项目,老百姓通过手机、电脑、移动终端和电视接入,可以一边洗衣服一边看上海图书馆的讲座。不只是交通、纳税、学习,互联网+还为群众提供了医疗、就业等更为细致、更为全面的服务,便捷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丰富人们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国民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因此,互联网+公共服务,便民利民。
互联网+公共服务,整合盘活资源。社会治理的主体一向都不只是政府,企业、组织、个人,每一个社会的主体都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无论是“无限关怀”社区居民养老服务项目,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队伍“三社联动”,共同提供养老服务,实现“老有所依”,还是苏州探索实施的“书香苏州”项目,整合邮政的网店服务功能,三天之内把书配送至投递点,借书就跟下楼取报一样简单轻松,或是整合腾讯课堂、钉钉等教育办公平台,线上优质师资直播教学,小、中、高、大学校的学生在家接受知识的洗礼,让停课不停学成为现实……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盘点、整合、有效利用所有社会资源,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因此,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够实现社会共治。
互联网+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互联网建设内容,无论是促进互联网的发展,还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是“黄金搭档”。以前政府的公共沟通模式更多倾向于电视、广播、报纸、发布会等等。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启了互联网新媒体服务方式。江苏政务服务APP,汇聚了各类专业的政务信息和办事进度查询,做到审批结果“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将一项服务同时提供给成千上万名群众,在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上实现了同步提升,也缩小了传统式的管理幅度,大大减少管理成本,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插上的坚实有力的翅膀。
毋庸置疑,互联网和公共文化服务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备品”,要实现“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需要相关部门联起手来,充分整合优势资源,搭建一套互联网服务平台,创建一批公共文化互联网服务精品项目,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互联网这趟“顺风车”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中公精讲】
【点睛论点】
文章开篇通过习近平讲话,引出改革,又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引出公共服务,指出当前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而通过设问句,引出观点。层层递进,逻辑严谨,设问形式,较为新颖。
【文章点评】
文章结构清晰、完整,层次分明,逻辑严谨,内容充实,同多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善用结合当下社会热点,语言具有表现力。
在论证中,第一个论点“互联网+公共服务,便利群众生活”,举例掌上公交APP、个人所得税APP、文化上海云,典型且富有说服力;第二个论点“互联网+公共服务,整合盘活资源”,举例分析三社联动、书香苏州和疫情期间的腾讯课堂,紧密结合当下热点,加上俗语“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和时政热词“停课不停学”,论证具有可操作性;第三个分论点“互联网+公共服务,转变政府职能”,通过过去公共服务的方式和当下服务方式对比,详细分析优劣,凸显分论点。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并以新颖词汇“必需品”和“顺风车”,回应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提升了文采。
【妙言隽语】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对接,让群众称为最大的“受益者”。
3、互联网+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盘点、整合、有效利用所有社会资源,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4、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互联网建设内容,无论是促进互联网的发展,还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是“黄金搭档”。
5、审批结果“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让老百姓办事少跑腿。
6、互联网和公共文化服务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必备品”
7、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互联网这趟“顺风车”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资料
【申论】2020上海警察学员考试阅读资料:智慧农业 从“靠天吃饭”到“靠云吃饭”
“刀耕火种”早已成为历史,“犁耕之作”延伸了华夏文明,“机器耕作”节省了人力物力,而“智慧农业”的出现为乡村振兴开启了一扇新的窗口。在物联网、云计算的赋能下,站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风口,借助“农业大脑”,农业也开始搬到了“云上”。
#p#分页标题#e#几十年的筚路蓝缕,几十年的持之以恒,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我国“三农”面貌焕然一新。从黄河堤口的大闸蟹到西藏拉萨遍地的天山雪菊,从黑土地上数千倾包谷小麦到红壤乔木之间的林下作物,只隔着一个屏幕,所有种植场景通过“农业大脑”触手可及。彻底改变了农民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命运,打破了贫困地区人多地薄的资源禀赋限制,引领了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构筑“靠云吃饭”新蓝图。
以科技为引擎,农业大踏步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利用卫星遥感、精准气象、智能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滴灌喷灌精密控制、无人机播种洒药、联合收割机自动收割、手机APP控制温室种植……一大批先进科学技术在基础农业中的应用,诞生了一系列实用的产品与服务,大幅提升了智慧农业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助力农业现代化前行的步伐,让“靠云吃饭”落地,真正实现了“中国碗”盛“中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