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街上随处可见廉政文化宣传牌
山西廉政剧之《紫袍记》巡演中
法制晚报讯 (深度记者 张恩杰)核心提示:“山西历史上出过好多清官廉吏,诸如狄仁杰、司马光、姚天福、于成龙等,然而塌方式的腐败在严重影响着我们山西的形象。我们的廉政文化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为此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山西省文化厅文艺处处长谢玉辉日前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法制晚报》记者在山西发现,该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廉政宣传教育。如,省委党校廉政教育课时占总课时的比重,由原来的1/5增至现在的1/2。
各地市纪委与电视台合作,拍摄发生在身边的贪官忏悔录,这让在职官员观看后震惊不已;党政机关办公楼走廊张贴着领导干部对于党纪党风的学习心得,街头巷尾悬挂着“弊革风清”廉政标语广告牌……
一位党校教授介绍,为了提高廉政教育质量,学校对于领导干部学员加强了管理。就在上学期,有党校班主任因为纪律管理不严,“有学员在培训期间擅自离校,在外面吃喝而承担连带责任,被调整了岗位。”
纪检干部“抢”票 看廉政剧巡演
3月17日晚,山西省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剧场座无虚席,戏迷们正在欣赏蒲剧《巡盐御史》。“这是发生在运城河东盐池的真实故事,那个时候,官商勾结,靠盐业谋暴利,宋朝廷派遣巡盐御史整治乱象。”运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金贵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现场观众不时随着剧情而波动,为河东县令刘程勾结盐商、中饱私囊,导致盐业衰竭等局面而跺足愤恨;又为巡盐御史范祥破雾清霾,不畏权贵,惩治贪官,为民除害而拍手喝彩。
“这出戏太有现实意义了。”杨金贵如此慨叹道。在他看来,盐业和煤炭同样都是物质资源,而作为资源型大省的山西,其廉政文化的劣根性也在这资源上,官商因资源而勾结,进而产生腐败。
据了解,早在2013年,结合当前的反腐形势,运城市盐湖区为了打造《巡盐御史》剧目,专门拨付专项资金扶持。
作为编剧之一的盐湖区人大主任李治告诉法晚记者:“作为文艺创作者,我们希望能通过廉政剧目巡演达到警示教育的意义。”
山西省司法厅原党委书记、厅长王水成在当晚的演出结束后表示,该剧主题很突出;一旁的盐湖区委宣传部长黄亚平则透露称,此次在省城太原的演出,100多张票被纪检系统干部“抢”去。
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压轴大戏讲述发生在山西的故事之外,此前上演的京剧《紫袍记》主角狄仁杰、晋剧《打金枝》里面的汾阳王郭子仪、《巴尔思御史》主角姚天福,这些都是土生土长的山西籍官员。
对此,山西省文化厅文艺处处长谢玉辉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山西不缺乏传统廉政文化的因子,相反只拿这种廉政文化做招牌,却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
谢玉辉接着说,这21场廉政剧目,通过发生在山西的清官廉吏故事,教育警醒山西的党员干部,旨在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
创作素材源于身边的真人真事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庸懒散奢的工作作风问题而创作的小品《闲话生非》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
“在小品中,你可以看到有领导干部整天待在办公室无所事事,上网‘偷菜’打游戏的,或者泡着一杯茶看报纸;抑或是到对面办公室串门聊天直至下班的,这些不思进取,以闲话生非为乐事的不良工作作风,严重败坏了党纪党风,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被给予行政处分,从而自食其果。”山西省曲艺团团长王兆麟向记者介绍道。
据该小品的编剧王永刚透露,他原是该曲艺团的纪检委员,在“八项规定”大背景下,他创作了此小品。两年多时间里,全省各地巡回演出60多场。总体来讲,反响还是不错的,但是在一些腐败重灾区,却出现了拒绝廉政剧目的演出。“也许在他们看来,整天大会小会听‘紧箍咒’,已经有些疲累,就直接在电话里回绝了我们。”
作为廉政相声《风的研究》的创作者,已退休赋闲在家的李文刚告诉记者称,相声讽刺的是一些基层官员以权谋私,秘书、司机都是自家亲戚,将其所在的机关单位搞成“后宫团”。
李文刚说,他的创作素材都来源于他身边的一些“真真切切的人物和故事”。他去公园晨练,和老人们交流,也会听到贪腐官员的种种传闻,大家都很愤懑,这激发了他创作此相声,作品特别用富有地域特色的山西方言作为表现形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党校廉教课时增至一半
作为山西省委党校副教授,霍毅斌也明显感觉到了廉政教育的“高压态势”。她称,党校针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教育原先只占了总课时的五分之一,而在当下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势下,廉政教育课时剧增,目前已占据总课时半壁江山。
“以前我们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更多的是放在其执政能力的培养及理论知识的储备方面。对于党性修养、廉政教育这一块只在培训班开结业时顺带讲一下,并且是将省管干部班、县处级公务员培训班及中青班三班合一讲这一内容;而现在不仅将三个班分开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教育,并且还增加了一个青年干部班。这是新的省委领导班子看到山西塌方式的腐败所造成的各地市县区领导岗位空缺,加大重视对于青年干部的培养,为以后的选拔任命做准备。”霍毅斌说道。
对于在校学员廉政教育学习成效,霍毅斌表示,目前大的效果还拭目以待,但是受教干部从思想行动上已有所改变。
霍毅斌介绍,“为了提高廉政教育质量,学校对于领导干部学员的出勤加强了管理。”比如封闭式培训,所有学员每周一至周四不准离校;中午、晚上都在学校饭堂吃饭,不准将车驶进学校,进行走读;上课期间,手机一律关停屏蔽……而这些管理规定还须在培训班开班前,各干部学员签署承诺协议,一旦违反规定就会被处分。“就在上学期,有党校班主任就因为有学员在培训期间擅自离校,在外面吃喝而承担连带责任,被调整岗位。”
霍毅斌还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么多年来对于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处于灌输式、运动式、走马灯式的照本宣科状态,这样起不了实质性作用。“要知道,坐在台下,听我们讲课的那些都是具有丰富从政经验的领导,他们对于教科书、幻灯片上的那些内容不屑一顾。如何与他们互动,调动其积极性,也考验着我们这些党校教授。”
在她看来,以前党校的廉政教育课程过于呆板、滞后,正面典型案例太多,反面教材却很少。
谈起警示教育,晋中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李大龙感触颇深,据其透露,晋中市纪委和晋中市电视台合拍的廉政警示片,在领导干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片所反映的是该市民政局局长、副局长及晋中学院前院长贪腐落马的忏悔录。
警示片中,民政局局长因老年公寓楼建设项目,收了开发商5万元钱,帮他承揽了这个项目。在这位局长看来,他帮开发商办了事,争取到了项目,拿这5万元钱也是应该的,况且这已是官场的一个潜规则,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没见哪位领导干部因为收取好处费而落马。
“或许是这种普遍存在的侥幸心理,助长了贪腐行为,而一旦随着反腐深入落到实处,这些收取了好处费的官员因落马葬送了大好前程而懊悔不已。”李大龙如此分析道。
他还表示,这样的警示片让其他在位的官员看了大为震惊。“看着自己昔日的领导、同事深陷囹囫,不由得反思,原来腐败就在一尺之遥,一念之间。”
而在李大龙看来,惩治腐败须预防在先。就在该市检察院举办的廉政美术展上,一幅反映苹果被虫蛀的图画,则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点。“如果在未成熟前,便已遭虫蛀,那么,这个苹果便失去了原有的养分,当你摘下它时,便会尝到苦涩的味道。”
《法制晚报》记者在山西当地采访时发现,很多党政机关的走廊里,都张贴着“八项规定学习心得”;走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的廉政文化标语,公交巴士移动电视屏幕上,也滚动播放着廉政公益广告。
对于这些现象,霍毅斌表示,廉政文化的氛围在山西已逐渐形成,并且日益浓厚。“如果说反腐是治标,那么文化就是在治本。弘扬廉政文化任重道远,但是也得有法治文化做支撑。通过立法来净化政治生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同时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为核心的廉政价值观,带动全社会形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廉政体系。”
统筹执行 朱顺忠
文并摄/深度记者 张恩杰
作者: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