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云村农民自拍的微电影《水云的微笑》
说到拍微电影,大家会第一时间想到大导演、大明星、专业的摄影机,然而,水云村的村民用自己的手机“讲述”村里的好事、喜事、新鲜事,用微电影记录村里的点滴,已经拍摄制作了多部宣传水云村的短片。
近日,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我县举行,大若岩镇水云文化礼堂内播放的微电影——《水云的微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考察团成员纷纷称赞拍得好,有意义。而这部微电影从策划、拍摄到剪辑,都是由村民自己“操刀”。
水云村坐落在“天下第十二福地”陶公洞景区旁,村如其名,水云溪绕村流淌,大山碧绿苍翠,漫步水云村,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民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木峥嵘、枝叶扶疏,风景如画。
记者走进水云文化礼堂,竹简背景上刻着一个大大的“和”字,和边上196个字形均不同的“和”字让人眼前一亮。礼堂墙壁上,和美景致、和道传承、和群亲仁、和乐生活,和润民风,和享“两山”五大板块,分别介绍水云村村史、乡贤、风景、村民生活等, 展现了一幅美好的农民家园和谐、和美的图景。
而在礼堂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的微电影《水云的微笑》,让这幅和谐、和美的图景增加了动态感,更加鲜活生动。记者看到该微电影拍录了村里100多张发自内心的笑容,老的少的,每一张笑脸都笑得那么灿烂,那么幸福。边上的展壁上,一颗心形的大树则是村民学习拍摄微电影的花絮。
说到拍微电影,大家会第一时间想到大导演、大明星、专业的摄影机,然而,这里的每一个微笑都是水云村的村民用自己的手机,耗时1个多月时间,拍录下来的。
当时怎么想到要把微电影融入到文化礼堂?记者好奇地问。水云村的报账员李永忠说,说起将微电影融入到文化礼堂,也是源于上次他和县里有关领导,去慈溪市参加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骨干示范培训暨经验交流会时受启发,回来后,县委宣传部就帮他们请来了温州微电影协会进行培训,当时村里共有12个人参加了培训,大家都很感兴趣。
拿出手机,打开拍摄软件,选好角度、端稳手机,弯下腰慢慢地把镜头往前推……记者在水云文化礼堂见到了《水云的微笑》微电影的拍摄者之一——今年53岁的李永平,他正在用手机拍摄水云文化礼堂里前来参观的人。
说起拍摄微电影这“手艺”,李永平坦言,以前一直在外做生意,近两年当选村里的委员才回到村里。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微电影,顶多会拍个小视频发发微信朋友圈。这也是前2个月刚学的,当时温州市微电影协会的老师来村里给他们培训,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用手机去拍摄微电影、选择什么角度去拍摄、怎么配乐、怎么剪辑,后来慢慢地自己也琢磨出了一些门道。
当时怎么想到《水云的微笑》这一主题呢?记者问道。“当时定拍摄主题的时候,大家讨论一致觉得拍‘微笑’不错,微笑代表村民生活幸福,也代表水云村欢迎你的意思,很有意义,我就和李尧分头去拍了。”李永平说。
讲起拍摄《水云的微笑》,李永平笑了笑说,还有一些小插曲:“刚开始去拍的时候村民看我们拿着手机拍他们,觉得害羞不好意思,甚至也不知道我们拍过去干嘛,都不让我们拍。有时候一个笑脸要拍好几次,后来跟他们说明情况后,很多人都很配合了。但是摆拍的味道太浓,很多笑脸还都是我偷拍的。有些村民在文化礼堂看到自己的笑脸在上面,都很惊讶,也很欢喜!”
“我觉得自从学会微电影的拍摄、剪辑,就像上瘾了一样,走到哪里都想拿出手机来拍一下,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李永平现在手机里装满了自己拍摄的微电影素材。
记者看到,在文化礼堂的电视里,除了正在播放的《水云的微笑》,里面还有《赤水白云福地村》、《水云村的味道》、《留下吧,朋友——水云村欢迎你》、《文化礼堂成长纪实》、《水云村的火》等多部微电影,全部都是村民自己用手机拍摄的。
初学微电影拍摄、剪辑,大家都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确实也花了不少心思。说起各自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他们就滔滔不绝。“我当时拍《留下吧,朋友——水云村欢迎你》的时候,里面很多是都是推门镜头,代表开门欢迎你,一定要和里面开门的人配合好。有时候一个镜头就要拍五六次呢。”报账员李永忠说。“《水云村的味道》是我和村支书一起拍摄的,本来定主题的时候,想拍捡螺丝的,后来因为洪水把螺丝都冲没了,临时改了去村民家里拍摄烧田鱼的过程,拍了感觉也很有‘味道’” 村委会主任陈文聪笑了笑说。
“接下去,我们村会把平时村里的好人好事、喜事等村里的点点滴滴,都通过微电影的形式记录下来,把素材积累起来,下次做个属于我们村的大型纪录片。” 陈文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