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愉快、轻松、游戏……这些词语,是属于孩子们的吗?跟蝉鸣、蛙声相伴的,还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吗?笔者发现,现在,许多孩子感受不到假期带来的快乐,或者说,感受不到正处于假期中。
暑假的狂欢或许属于各个培训机构,前去报名、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假期成了孩子的“培期”“补期”。英语班、数学班、美术班、舞蹈班、跆拳道班、沙画班……面对着“琳琅满目”的课外培训班,不管孩子们是否感兴趣,家长们都会倾其所有,决不能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身边同事给他们的孩子报了哪些假期班,恨不得全都给自己的孩子报上。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说的是学习要劳逸结合。假期补习,其实质是要求孩子时时刻刻都要“张”着,一旦“弛”下来,反倒被家长认为是反常现象。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一张弓,持续地“张”着,必然会绷断;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必然会疲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总想冲刺,反而容易倒在半途中。
对于种类繁多的假期班,笔者建议家长们应当仔细甄别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询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有的放矢。减少假期班的数量,提升孩子的学习质量,这才是把钱真正花在刀刃上。
当然,并非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的辅导班之间折返,一些家境一般甚至相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也希望能够得到多元化的教育,但高昂的费用,让他们的家长望尘莫及。笔者呼吁公益力量加入进来,文艺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假期返乡的大学生都可以成为公益辅导班的中坚力量,通过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社区活动中心、社区书屋等场地,让公益的力量得以汇聚,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资源。
假期里有很多有益的事情可做:去看场轻松的电影,给孩子们解解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亲近一下大自然;参观各种博物馆,看看专题艺术展览,提升孩子的艺术和审美素养。这些增长见识、提升素养的事,都需要孩子们去亲身体验,这是任何补习班和培训班都不能教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