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六個國家扶貧日,也是四川省瀘州市表彰扶貧先進的日子。瀘縣縣委統戰部獲得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讓領獎的瀘縣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福榮打開了援藏的記憶閘門……
深秋暖陽,層林盡染。2010年9月,四川省對口幫扶藏區的號角吹響,瀘縣把脫貧戰場延伸到甘孜州鄉城縣,對口幫扶鄉城縣工作隊從此在巴姆山下“安營扎寨”。昔日,蕭克將軍帶領紅六軍團途經此處,留下“扶助番民,獨立解放”的紅色綢緞錦匾和“紅軍長征到鄉城,藏漢相處日相親”的親筆題詞。如今,烽火遠去,前后五批對口幫扶鄉城縣工作隊進入這片大山深處的困難區域,留下千裡援藏的壯闊畫卷。
找項目、繪藍圖、強支部——率領隊伍建陣地
鄉城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自然條件惡劣,不具備發展傳統工商業的基礎,根基弱、起點低成為最大縣情。“滴水之恩涌泉報,當年鄉城百姓擠出口糧為紅軍,如今面對鄉城的困難群眾,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呢。”第四批對口幫扶鄉城縣工作隊領隊張福榮當即立下“軍令狀”,一定要給藏區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
資金到位了,工作隊卻犯了難,由於安於農耕,鄉城的儲備項目不多。為了能根本解決鄉城縣經濟基礎薄弱、產業發展滯后等問題,工作隊集結住建、水務、教育、醫療等專業技術人才,15天時間,9次會議,23個規劃項目初具雛形,一場對口幫扶攻堅戰如火如荼地打響了。
圍繞州委“百鄉筑堡壘、千村創和諧”黨建先鋒工程,鄉城瀘縣兩地形成“一對一”結對共建模式,瀘縣優選18個基層黨建示范點與鄉城縣相關村(社區)結對支部共建,通過聯合打造“一鄉一品”產業品牌,幫助鄉城縣銷售蘋果、鬆茸、核桃、藏豬、水磨糌粑、野蜂蜜等農特產品500余萬元。
2018年8月,胥國平將瀘州帶來的“中華蜜蜂”在然烏鄉熱麥村試養,從駐村干部化身養蜂農,老鄉們眼神裡充滿了對這個年輕小伙的質疑,他沒有過多解釋,只是每天細心觀察蜜蜂,整張臉常常被蟄得又紅又腫。根據以前的養蜂經驗,他摸索出一套應對高原地區蜜蜂安全過冬的特殊方法,平均每個蜂箱產蜜高達10余斤,在高寒缺氧的藏區引起了不小轟動。周邊群眾看到胥國平試養成功,紛紛向他學習養殖技術,如今熱賣村的蜂桶數量已達35個。胥國平說:“我爭取用兩年的時間把然烏蜂蜜品牌推廣出去,讓蜂蜜產業成為藏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新亮點,讓‘甜蜜事業’更甜蜜。”
今年1月,鄉城縣人才辦主任、援藏辦副主任劉中平提議,是否可以參照瀘縣模式打造鄉城縣特色黨建示范基地呢?這個想法得到兩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鄉城縣政府考察團在瀘縣實地考察政務中心、建筑總部、太伏鎮王灣村黨群服務中心等地,量身定制出特色小鎮改造、基層黨組織建設、“四好村”建設等黨建工作藍圖。經過兩地干部人才半年鏖戰,然烏鄉“淨美查呈”黨建示范基地和青麥鄉“田園藏香”特色小鎮成功打造成為鄉城縣黨建工作的兩面旗幟。
抓調研、夯基礎、建新村——旅游扶貧新思路
鄉城縣地處大香格裡拉環線腹心地帶,是川西南入滇門戶。南接香格裡拉,東臨稻城亞丁,素有“甘孜南大門”美譽。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和濃厚的藏族文化氛圍,為鄉城縣探索“旅游+扶貧”模式增加了可行性。工作隊組織四個項目推進先鋒小隊,深入貧困村、藏民家走訪調研,梳理匯總基礎設施建設、特色旅游點、區位圖等數據信息700余項。
3月的克麥村,山高壑深,坡陡路險,雨雪紛紛。挂職鄉城縣住建局的援藏干部李遠強望著平時隻容行人、馬匹通過的石階,說了一句:“來都來了,上!”一行人硬是帶著糌粑、氧氣瓶、無人機、測繪儀,在峭壁上來回行走10個小時,前后往返5次,終於得到了繪制旅游線路的第一手資料。
瀘縣政府在鄉城設立5400萬元鄉村旅游發展扶持引導基金,分片打造12個旅游扶貧新村,圍繞“二軸、三域、四重點”旅游空間布局,幫助鄉城發展特色旅游集鎮、旅游村寨和民宿旅游產業。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2016 年上映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瀘縣援建的青德鎮仲德村旅游扶貧新村取景,一時間這裡成為名副其實的網紅打卡聖地。仲德村還成功入選第五屆全國文明村和第二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
促教育、興醫療、樂安居——民生改善結碩果
瀘縣以教師支教、醫療培訓以及資源共享等形式對鄉城縣醫療衛生、基礎教育、社會保障等環節實行政策傾斜,大力實施“安居保障工程”“健康惠民工程”和“教育提升工程”。
“瀘州市深度聚焦藏區群眾穩定脫貧深層次問題,全覆蓋實施藏房用電線路改造,心系民生,深得民心,謀劃長遠,真幫實扶,這個做法值得在全州推廣。”“藏區貧困群眾操心之事,就是瀘州對口幫扶必答之題!”這是2018年7月2日,甘孜州委副書記、州長肖友才與瀘州市委書記劉強在鄉城調研督導對口幫扶工作時的一段深情對話。
2017年的一把大火,讓鄉城縣水窪鄉村民熱高拉初的藏房付之一炬,雖然瀘州援助鄉城工作隊5天時間籌得愛心款四萬余元,但與重建家園資金需求相比仍是杯水車薪。
問題出在哪裡?個別問題還是共性問題?工作隊現場調查后向時任瀘州市委副書記譚紅杰進行了情況匯報:一場大火肯定燒出一個貧困戶,藏房火災成為了農牧民的心頭大患,要徹底解決問題,唯一辦法就是改造輸電線路。
百姓所盼,說干就干!2018年1月,瀘縣開始實施以貧困群眾藏房用電線路改造為主的“綠盾行動”,統一防火標准、統一合格產品、統一組織實施、統一驗收兌現,不分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實施全覆蓋改造。
“我是特意來向全體援藏隊員表示感謝的!感謝你們幫助我家渡過難關!”家園重建后,拉初來到鄉城縣委黨校,親手將“火災無情人有情,援藏干部送溫情”的錦旗交到工作隊領隊張福榮和副領隊陳世偉手中。
入駐村、找企業、定點幫——脫貧奔康助民富
“行百裡者半九十”。再過幾天,瀘縣“千企幫千村”行動相關企業又將趕赴鄉城縣,繼續他們的全域結對幫扶之路。自2018年6月起,瀘縣從醫藥、建筑業、酒業、煤業、電商等領域遴選20戶民營企業與鄉城縣幫扶對象開展對接,通過簽訂產銷協議、指導鄉城縣建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辟瀘縣電商大廈鄉城土特產品銷售展區,藏藥聯合開發、“以購助扶”等多種形式,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對藏區實施產業幫扶,有效彌補了鄉城縣自身“造血”不足、農特產品市場缺乏、產業發展融資難等短板。當年紅軍長征走過的路,如今已成為鄉城縣炙手可熱的紅色旅游線路,企業家們將沿著這條“川滇紅色走廊”,見証“淨土香巴拉”興基昌縣、強學健民的美麗蝶變。(魯星 吳先軍)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