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之中,两部印度电影颇为引人瞩目——
“冒险王”败走麦城后,“印度制造”还会逆袭吗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12月50部电影群雄逐鹿之际,小众影片也积极入场。其中就有近两年频频带给中国观众惊喜的印度电影:上周五一部《衣柜里的冒险王》踩着11月的尾巴挤进“贺岁冲刺期”;而本月6日还将有一部《印度制造》紧接着上映。两部影片依旧走的是宝莱坞所擅长的喜剧风格。
可相比《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现象级前作,在映影片《衣柜里的冒险王》表现不尽如人意,上映四天票房仅350多万元。尽管有数十部影片竞争激烈、排片量低的客观因素,但与过去三年间印度电影动辄迈入“亿元俱乐部”、实现口碑票房双赢的轻松顺利相比,显得有些吃力,这让人不禁也为即将上映的《印度制造》捏一把汗。
印度电影“光环不再”,是口碑佳作在激烈的市场厮杀中成为“遗珠之憾”,还是市场日趋理性后,对渐成套路的印度电影模式的祛魅?或许究其根本,近些年越发开放与多元的电影市场令中国观众逐渐成熟懂得选择,而小众电影仅仅以中规中矩的商业套路讲述色彩斑斓、笑料堆叠的故事,很难突出重围,逆袭大制作。
同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又有着相似的东方文化背景,我们对这个屡屡温暖人心的现实题材电影佳作的邻国有了更多期待——下一部《摔跤吧!爸爸》在哪里?
小人物的梦想足够斑斓,却难免有些轻飘
盘点眼下《衣柜里的冒险王》和《印度制造》两部影片,与此前热门印度影片有着同样的故事基调——都着眼于身处社会基层的普通百姓,讲述他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与善良实现梦想的励志故事;也有着同样的风格底色——用纯熟的商业电影节奏,色彩斑斓的镜头为之打上深深的“印度出品”标签。
《衣柜里的冒险王》根据法语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印度平民小伙为兑现对已故母亲来不及实现的巴黎旅行梦,怀揣100欧元假钞“穷游”欧洲的冒险故事。一路上,他为省去住宿费,藏身于宜家衣柜,却连夜被工作人员运送到了英国,而后又在各种阴差阳错之中辗转到西班牙、意大利等地,由此引发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影片的最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老师,用自己的冒险经历去教育与他同样生长在贫困家庭的孩子,不要熄灭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
即将上映的《印度制造》在今年六月曾作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影片与上海观众见面。其讲述的是乡村小伙夫妻携手经营裁缝店,用“一针一线”改写命运轨迹的励志故事。值得肯定的是,故事取材于印度底层乡村的真实生活。导演夏兰特·卡塔利亚因对童年在印度德里街道见过的裁缝念念不忘,用了二十天便完成了剧本初稿。为还原记忆中的真实场景,他还特地找到有织布工匠生活的村庄进行实景拍摄。
或也正是这样的似曾相识,让影片变得有些似曾相识。与去年末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印度合伙人》有着一样的社会背景与故事走向。同样是身处乡村底层的乡村小伙,因为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旁人的争议与嘲笑中,努力摆脱贫穷与困顿,最终带领同乡共同致富——只是实现梦想的产品从女性用品变成了服装设计。至于《衣柜里的冒险王》,本有着不错的隐喻——贫穷乡村小伙藏身于自己艳羡的欧洲品牌宜家,寄托着他对于欧洲美好斑斓的梦,但在冒险中,深刻的社会问题被回避,实现梦想的过程表现得像一出闹剧。最终,熟悉的印度喜剧配方保证了商业意义上的完成度,但因为似曾相识引发观众的审美疲劳。
中国市场很开放,当然也很诚实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逐步成熟,其所包容的影片类型与国别越发丰富。2017年,一部《摔跤吧!爸爸》凭借口碑逆袭获得12.95亿元的票房奇迹,成功让印度小成本喜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站稳脚跟。印度电影让中国观众领略到多元文化体验和丰富国内电影市场产品的同时,也让中国成为印度电影海外市场的重要票仓,其热门电影的中国电影票房占到全球总票房的四成至六成,《神秘巨星》中国大陆票房更是占到其总票房的七成。因而,此后《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嗝嗝老师》等“印度出品”被高密集度引进至中国大陆。就在今年上半年,《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也还是分别取得了3.25亿元和1.11亿元票房的傲人成绩。
中国市场很开放,欢迎任何能够温暖人心、艺术水准过硬的电影作品。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个市场也很诚实。《摔跤吧!爸爸》之后,虽然引进的印度电影屡有破亿的作品,却很难再激起同量级的水花。为此,难免有人感慨,印度电影的“光环不再”了。
要讨论“光环不再”的原因,就要回答印度电影的“光环”是什么。这光环来自于对社会现实的温情观照。尽管讲述故事的方式与风格不同,但对于高速发展中的社会如何面对贫富差距,依靠奋斗改变命运;娱乐泛滥日益冷漠的当下如何系紧情感纽带,饱含人性光辉等议题的生发,是可以跨越国界引发共鸣的,尤其是引发具有相似国情、同处于东方文化的中国观众的共情。
这些正能量的议题不是依靠套路创作,而是要靠细腻真实的细节丰满勾勒出来。必须认识到,在中国观众日趋成熟的当下,只是以惯用套路来博取票房奇迹行不通了——不仅奇观式的歌舞片不再奏效,同样配方的鸡汤也会让人腻烦。上半年口碑票房俱优的《调音师》就跳脱了励志框框,将原本14分钟的法国短片生发出一个狡黠幽默的罪案故事。一再反转的剧情,不仅给观众跌宕起伏的观影体验,同样把“善恶有报”的母题讲出了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