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张平原
交了4000元钱,尚未参加考试,却已在网上查到“证书”;“证书”还未拿到手里,家政机构就已安排为客户试工?日前,想从事月嫂行业的胡女士向本报反映此事。
记者联系胡女士报名的培训机构了解详情,并就这一情况咨询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厦门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
学员报料
交4000元尚未考试
上网一查已有“证书”
胡女士在厦门打工,她想从事月嫂行业。4月4日,她与我爱我妻(厦门)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培训报名表,报考母婴护理师(月嫂)、育婴师两种课程,交了4000元。
胡女士说,她参加了该机构的培训,该机构每周六进行资格证书考试,从胡女士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可以看到,4月11日(周六)清晨6点,该机构临时通知取消当日的考试。4月17日,胡女士被安排上门试工,雇主并不满意。次日,胡女士因被安排继续试工,错过了18日(周六)的考试。
4月19日,胡女士试工失败且未能考取证书,遂去与该机构的丁经理理论。在录音中,丁经理反问胡女士:“你觉得考试重要还是赚钱更重要?”并劝告胡女士应该“转变思想”。
双方不欢而散后,胡女士打开之前机构所说的证书查询网站,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输入后,竟然发现自己的证书已经在4月26日“颁发”了。她质疑,自己还没有参加过考试,怎么就有了网上的证书呢?
机构回应
考虑客户现实需求 网证并非最终证件
记者就“证书”咨询该机构,该机构负责人解释说,胡女士在该网站上查询到的信息只能证明她学习了什么科目,并非“证书”。
不过,记者打开胡女士所说的“中国某理事会”官网输入胡女士的身份证号码后,确实看到了与胡女士全名、身份证号码在同一个页面的“高级母婴护理师”和“高级育婴师”证书,证书编号分别为“2GMY2004****”和“2GEB2004****”,
颁发日期均为“2020年4月26日”。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又致电之前胡女士被安排去试工的雇主陈女士。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她收到的机构相关文件里,胡女士已获得相关证书,所以她才愿意让胡女士试工。
该机构负责人解释说,疫情期间,线下培训暂停,但是客户需求很迫切。考虑到客户确有刚性需求,而胡女士也确实急需工作收入,因此才安排她为客户试工。至于“证书”,机构仍然表示网站上的并非最终的证件。
证书查证
机构自行组织考试 人社局相关网站上查不到
双方各执一词,记者致电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行业确实由机构自己组织考证,证书之间彼此的认可度也并不高。
工作人员说,市民也可以选择到位于长青路劳动力市场大厦的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总站相关窗口报名,在这里考出来的证书是可以在人社局官网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查询”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网页中查到的。记者将胡女士在“中国某理事会”网上的证书编号输入这两个网站查询后,均被告知“没有查到相关信息”。
会不会胡女士的证书还没“颁发”,所以查不到呢?记者又输入该理事会颁发给该机构另一名员工的纸质证书,查询结果同上。
记者随后又用“天眼查”和“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公示查询”网站对该理事会进行搜索,结果都是“暂无搜索数据”。记者尝试拨打该理事会在网上留下的手机号码和单位电话,但无人接听。
协会声音
未来有望规范化考核 将培训和工作分隔开
证书编码和发证机构为何都无法核实?记者为此联系到厦门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进一步了解详情。厦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名誉会长、秘书长谢赳告诉记者,自从2015年取消行业统一考试后,各个机构自己组织考试,这类“理事会”便层出不穷。
谢赳说,数年来,协会多次出省走访,查找这些发证的机构,却经常找不到。即便真的找到机构办公地点,也有不少是大门紧闭,无从联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所谓“考试”更多沦为一种形式——只要给钱,这些所谓的“理事会”就给“发证”。
针对这样的情况,协会已经和市人社局达成一致,将出台具体措施规范市场。目前,人社部门已着手召集专门会议研究筹建家政行业技能鉴定站,该鉴定站有望年内建成。建成后,该站点将由我市人社部门指导,组织家政行业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规范化考核,从而将培训和工作分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