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构建领先于世界的教育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电影人,助推建设健康有序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创作更多优质电影作品,是时代赋予电影教育的新命题。破解这一命题,机遇与挑战并存,需清醒认知、勇于作为
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是当下中国电影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需要电影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撑和电影教育的创新发展。建设电影教育强国是实现电影强国的必要保障之一。
未来,中国电影教育要强起来,与时代需求同频共振,为实现电影强国培养人才,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形成独特发展格局,既要源源不断输出满足电影发展需要的人才,也要打造和凝练理论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电影教育的中国模式,推动中国电影可持续的健康繁荣发展。
发展的必然
厚植学科建设根基,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新中国成立后,在电影制片厂承担集中创作任务的机制中,逐渐形成以北京电影学院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格局。随着电影产业发展,中国目前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也拥有着世界体量最大的电影教育学校与群体。
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国产片在总票房中占比超过60%。与之相对应的是,2018年,已有1131家学校开设影视类专业并招生。历史与现实不断证明:中国电影教育的总体格局是在电影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完善的,也必将随着电影产业发展不断调整、提升,最终达到同频共振。
中国电影向强国目标的迈进中,对电影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影强国目标的实现与电影创作发展的繁荣,关键在于电影人才,在于如何培养和培养什么样的电影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繁荣电影创作,也必须思考和发展电影教育,造就一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电影专业人才。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最优化,是电影教育一直以来对规律的探索。思考当下电影人才培养问题,要直面电影产业人才构成的现实,遵循电影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富有成效的电影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将中国语境与国际视野结合,促进中国传统、中国特色、中国学派的文化自信与国际美学理论、艺术实践前沿发展的交流互鉴,也要注重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坚持需求导向,厚植学科建设与发展后劲。
现实的亟须
优化人才教育方式,探索复合型、国际化、全过程培养
作为电影大国,中国已拥有高票房、广阔市场与年产一千余部电影的产业规模,优秀影片不断涌现。但面向世界电影格局和全球电影市场,中国电影在作品呈现方面尚不具备绝对优势,在世界电影话语权的主导地位尚未形成,中国电影全产业链和工业化还在路上,电影技术和艺术的融合程度尚待提高。
这既是中国电影的现实图解,也指明了电影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清醒认识现有问题和原有教育模式面临的转型需要,沉淀理念,总结经验,是电影教育的创新思路。
艺术与技术结合,打造复合型培养模式。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为电影艺术表达提供更多可能。既有科技意识,又兼具艺术素养的人才将成为未来电影市场的中流砥柱。在完善艺术与技术融合的同时,深谙电影的社会感召力与传播影响力,善于把握电影的内容与主题引领,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都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要求。艺术类大学与综合大学的结合、电影艺术学科与科技类学科的结合、课程的辅修、学历的双修,均可为复合型人才培养带来有益探索。
本土资源与国际资源结合,打造国际化培养模式。中国电影教育始终保持着开放的学习姿态: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波兰的华沙电影大学等办学为先例,特别是向莫斯科电影大学学习,建立了电影学校分专业设置,进行制片厂等实践教学保障设置,80年代以来,学习引进美国电影教育的教学特色,由此构成了中国电影教育不断汲取、融合、更新的发展历程。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生态系统开放的今天,国际化培养模式有多种实施可能。除了近年来国内各类引入国际力量合作办学的电影教育外,面向不同学历层次的留学机制,国内电影专业院校与国外教育资源合作开发的联合培养、国际班、国际培训基地、外培计划等,也是国际化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打造全过程培养模式。未来的电影人才培养已不仅仅依靠学校学历教育完成。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谈影片创作时,多次提及国家电影局组织优秀青年导演赴好莱坞学习调研,电影创作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活动的受益成果。未来,大学要发挥电影教育的社会功能,致力于电影专业师资队伍培养的加强和扩大,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通过培训基地、在职研究生班、职业教育等,进行人才延伸式培养;同时,电影公司、剧组乃至各级电影相关机构等也可通过短期培训、剧组实训等,进行实创培养。多方力量办学,将打造电影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
时代的命题
建设电影教育强国,构建“中国电影学派”
中国电影教育迄今已近百年,为民族电影事业培养了一代代电影人。在迈向电影强国、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教育模式是必由之路。科学构建领先于世界的教育模式,培养更多优秀电影人,助推建设健康有序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创作更多优质电影作品,是时代赋予电影教育的新命题。破解这一命题,机遇与挑战并存,需清醒认知、勇于作为。
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影教育的繁荣,为电影教育的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石;电影强国战略提出了要求、“一带一路”建设搭建了桥梁,为电影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路径。中国电影教育应在推动国际化的同时把握发展机遇,一方面深耕细作,一方面做好宏观把握。
微观上,做好人才培养的深耕细作,是电影教育发展的内驱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做好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和规格界定,更新教学内容,研发细化知识体系,创新教学方法。
宏观上,应依托相关产业部门或教育科研机构,进行行业标准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方向、目标及框架的把握;以繁荣的电影人才培养办学模式为土壤,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结构进行格局性规划;充分认识和利用互联网资源、国际资源、校友资源,充分利用电影教育的高等院校和专业资源;在对电影人才培养的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致力于探索形成中国电影教育模式。
上一篇:辽宁影视艺员培训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