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有梦想,虽然有的梦想显得卑微,有的梦想看来高远。有的梦想得以实现,有的梦想则止于“梦想”。人之为人,也恰恰因为有一己梦想。有了梦想,生活便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象,个人也因有了实现梦想的动力,呈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
国家有梦想,城市有梦想,前提是个人有梦想。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社会,一定是那种尊重个人梦想、千方百计助人实现梦想的存在。
华中师大校长赵凌云日前在2019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为55岁的音乐系硕士毕业生周亚松点赞,周同学的故事因此广受关注。
周亚松的事迹引发关注,或是因为它的戏剧性和“反常”性:年过半百时本是陪女儿考研,不料自己却先考上;差不多要退休之际却放弃安稳生活,离家到大学读研,毕业后甚至还想再读一个博士。可以说,周亚松是个有梦想的人,而且凭着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梦想一步步照亮现实。
将周亚松的事迹贴上“励志”的标签也许过于简单。事实上,这只是一个相当个人化的“梦想成真”的故事;而“梦想成真”本身则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人都有梦想,虽然有的梦想显得卑微,有的梦想看来高远。有的梦想得以实现,有的梦想则止于“梦想”。相对于梦想,现实不免平淡,缺了点绚烂的色彩和超越的魅力。人之为人,也恰恰因为有一己梦想。有了梦想,生活便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气象,个人也因有了实现梦想的动力,呈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所以你看周亚松,一旦决定与女儿一道考研,便全力练视唱、弹钢琴,在网上做模拟试卷,就连吃饭、散步,也与女儿一起背英语单词,互相提问考试要点。没有梦想,何能如此。
周亚松的梦想得以成真,首先在于忠实自己的内心,并执着于自己的挚爱,坚持努力,有所舍弃。人的选择,少不了功利和现实的考量,也不免为世风所影响。但想清楚自己的所长、所爱、所要,却是关键。有梦想的人不会只瞄准社会上“吃香”的种种而委曲自己的初心。追求仅以功利为目标,真正的梦想便越稀缺,社会构成则越单调乏味。
周亚松梦想成真,除了自己努力,还应感谢录取她的学校。考研的竞技场上,年龄、学历、师承等等,都是心照不宣的成绩之外的参考因素。周亚松在这几方面全不占优的情况下,华中师大音乐系仅凭其实力便录取了她,一所大学对有教无类的坚守,公平公正的操作和以人为本的情怀,在此多有展露。
这让我想到武汉的一个乐友,酷爱音乐又颇具天赋,双手却先天残疾(每只手仅有四个指头)。他这样的条件却只身来到北京,欲求教于我国著名小提琴大师杨秉逊先生。所有人都将此当作笑谈。然而杨先生却真正看重他的天赋和梦想,破天荒地收下了这位残疾学生。乐友后来成为某大型企业文工团的首席小提琴。这段不同寻常的师生关系至今在圈内传为佳话。
国家有梦想,城市有梦想,前提是个人有梦想。一个健康而充满生机的社会,一定是那种尊重个人梦想、千方百计助人实现梦想的存在。(梅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