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省人大代表 宋丽敏
省人大代表宋丽敏询问
党中央、省委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农民教育培训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执法检查情况看,一些地方农民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等与农民就业创业需求对接还不够精准,针对性还不够强,农民参加的积极性还不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答】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刘振洲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刘振洲应询
首先感谢宋丽敏代表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关心支持。河北是个农业大省,有1982多万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如何通过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在涉农领域就业创业,是农业农村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先后有130多个县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确定为新型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县,累计投入资金近5亿元,培训20.7万人,为农村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已成为农业农村创业致富的重要力量。
总体看,我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氛围、有潜力、有成效,但由于农民群体大,产业类型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农民就业创业的课程体系和培训模式上还不够精准,针对性还不够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上下功夫,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重点,启动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改进内容、创新方式、强化服务,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优化培训内容。为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我们将做好需求调研,为农民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紧紧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设置培训模块和课程体系,融汇各类知识技能、农业管理和经营理念等内容,把农民喜欢不喜欢、满意不满意、用上用不上作为衡量培训内容质量的标准。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加强教学互动,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运用案例、经验传授、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参训者在学中用、在用中学。改进培训模式,围绕农时季节,采取分阶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等方式,加大实习实训比重,鼓励跨省区交流实训,拓展理念视野。用好信息化手段,试点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为农民提供灵活便捷的在线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全程跟踪指导。
三是提升培训能力。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科研院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各类公益性培训资源,支持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办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完善师资选聘制度,建立开放共享的培训师资库,在现有5000名入库师资的基础上,继续遴选更多优秀师资入库。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把更多土专家、田秀才、致富带头人等纳入师资范围,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辐射带动,带动更多农民创新创业。
四是强化扶持服务。聚集政策资源,统筹土地流转、产业扶持、技术服务、人才激励、金融保险等扶持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他们创业发展。鼓励抱团发展,支持参训农民成立或加入专业协会,参加各种展示展览、项目路演和技能比赛,引导农民组织起来与市场有效对接。强化示范引领,继续支持农民参与“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百名优秀农民学员”等遴选活动,讲好农民创业兴业故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职业感、获得感。
五是拓宽成长渠道。借助高职扩招,积极与教育部门加强沟通,支持农业职业院校办好农科专业,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培养。积极争取将高素质农民纳入学费资助范围,采取农学结合、弹性学制、送教下乡等培养模式,吸引更多农村青年就地就近学习,定向培养具有高等学历的高素质农民,搭起农民职业培训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
六是强化绩效管理。我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已纳入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我们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培训对象满意度为核心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方式,建立省对市,市对县绩效考评机制,对所有培训教师、培训班组织和学员满意度实行线上考评,确保参训学员综合满意度不低于90%。同时,强化考评结果应用,当年考评结果与下年度任务安排、资金安排、评优奖励直接挂钩,确保农民教育培训三年行动取得实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