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鲁融冰 通讯员 郭婧
选址、勘地、出设计图……今年国庆假期,桃源县浔阳街道大平村村民罗建中没有闲着。一想到即将享受新政策、重拾老本行,他越忙越来劲。
罗建中今年48岁,从2005年开始,他和妻子在家办起了养鸡场,年出笼鸡1万多羽,收入10多万元。
去年7月,为加大环保力度,桃源县全面启动禁养区畜禽退养工作,明确规定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居民区、大道两侧200米范围内、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处,禁止养殖畜禽。罗建中家的养鸡场,刚好在禁养区内。
“以前鼓励我们创业,现在又不让我们搞了。不喂鸡,我靠什么养家?”罗建中起初对此很不理解。通过当地干部多次做工作,他明白了污染的危害性,也看到了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从去年10月起,罗建中和街道内其他100多户养殖户相继退养。
当地政府利用各方资源,积极为退养户转卖现有畜禽。铁船堰村彭采章需退养552头豪猪,因特种养殖产品需求量小,加上行情不好,销路受阻。街道多次与县豪猪协会协商,联系买主。干部们还在朋友圈里掀起一场全员卖豪猪的行动。不到半个月,豪猪全部卖出。同村养殖户向红军的91只山羊,也在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治辉积极联系下,3天得到妥善处理。
今年4月,浔阳街道退养工作完成。退养户大部分成功转型,有的种有机蔬果,有的办生态农庄,吃上了生态饭。罗建中家的养鸡场转型难度大,退养后,罗建中一直在观望,为今后的生活担忧。
7月的一天,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新军来到村里,罗建中刚想跟他诉苦,没想到黄新军先开了口:“政府要给你们重新选址,进行复养。”
原来,针对退养户后续生计问题,街道一直在调整工作方式,力求既保护好绿水青山,又要保住退养户的饭碗。得知部分退养户仍有继续从业的意愿,街道便联系县国土、建设等部门,积极协调,寻找合适位置,拟建规模养殖小区,让一些退养户继续从事养殖。
通过一段时间努力,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得知可以复养的消息,罗建中十分高兴。但他清楚,统一规划的养殖小区,准入门槛一定很高。排污不达标、技术不过硬,肯定不能入驻。为此,罗建中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粪污治理培训,还多次骑车前往邻乡三尖农牧责任有限公司,学习新的养殖技术。
“政府保了我们的饭碗,我们要懂得珍惜,自觉守护好绿水青山。”罗建中说。
下一篇:壮举!一碗拉面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