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老党员衣成伟坚守初心的故事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沈丽莉
今年“七一”前夕,88岁的老人衣成伟被评选为中国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优秀共产党员”。这位耄耋老人一辈子坚持听党话、跟党走,初心始终未变,信念坚如磐石。
1931年出生的衣成伟,从1956年向党组织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到1985年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一步,衣成伟走了整整30年。30年间,他从未放弃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信念。
听党话 跟党走
为什么衣成伟只有34年的党龄?这就不得不从他的家庭说起。
1931年,衣成伟在一个旧官吏家庭呱呱坠地,他的父亲曾是国民党少将。童年时期的衣成伟,在日寇入侵时,不得不随父母辗转于北京、河南等地,在颠沛流离中勉强读完了高中。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衣成伟考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政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野战68军后勤部担任文化教员。1953年7月,他作为第三拨进入朝鲜的志愿军参加了抗美援朝。
那时,中央要求军队学文化,要把“速成识字法”迅速普及。作为连队唯一的文化教员,不能亲自上战场英勇杀敌,令衣成伟十分遗憾。但他牢记“拿笔和扛枪一样重要”的命令,把这份使命扛在肩上,不仅出色完成了教学任务,还在战地后方做了大量宣传工作。
“你看,这是我在战地拍的唯一一张照片。当时《朝鲜停战协定》已经签署了,我们无论战士还是干部,都拍下照片寄回老家。”在这一间老房子里,挂满了衣成伟年轻时的照片,那是他最珍贵的记忆。
1955年5月,衣成伟接到了复员命令,脱下军装回到北京。两个月后,国家号召复转军人建设大西北,衣成伟第一个报了名。按照组织安排,他参加了建设银行干部训练班,随后被分配到建设银行山丹办事处工作,此后几十年,衣成伟扎根西北,爱岗敬业,甘肃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活到老 学到老
由于家庭出身原因,衣成伟渴望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一直没能实现。直到1985年,他才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身为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衣成伟“听党话”的方式,就是坚持不懈学习党的理论,用行动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年起,衣成伟就养成了自费购买书籍、订阅党报党刊的习惯。尽管刚参加工作时工资并不高,但他一定要省出一部分钱,去买书订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
老人家中,有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书房。衣成伟每天大部分时光都是在这间书房里度过,研读党报党刊、抄录党的理论、学习时政内容。书房里的6个书柜装满了各类书籍和报纸,党的理论书籍占了绝大部分。
记者随手翻看这些书刊,发现重点的内容都被划了出来,空白地方标满了大大小小“豆腐块”式的红色批注。记者采访时,看到他的书桌上摊开着一本2017年第12期的《求是》杂志。杂志上已经被他用黑、红、蓝等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得密密麻麻。“一遍不懂就十遍八遍地学、十遍八遍地记。”衣成伟指着这些特殊的标记说。
“眼睛模糊了,记性也不行了,每天只能看几行字。”衣成伟缓缓地说着。
眼睛不好,他就听。
自2018年以来,他把每天必修课的学习方式改成了看电视、听广播。看《新闻联播》是他每天雷打不动的“功课”。电视机旁边的台历上,用笔认真地记录着每天《新闻联播》的主要内容,文字的笔画虽然因手抖而弯曲,但一笔一画却写得非常认真。
守初心 铸忠诚
从工作到离休,40年间,衣成伟先后在建行山丹办事处、国营山丹煤矿、甘肃省轻工机械厂、建设银行张掖分行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衣成伟总是挑最苦最难的工作干,从不争名夺利。1956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工资微薄,为了买书订报,曾经连续8个月没买过一双袜子。
持续不断的学习,提升了衣成伟的党性修养,也更加坚定了他忠诚于党的信念。
在儿女眼中,父亲一生是“吝啬”的,十多年前,为了省十几元药费,儿子拿着父亲的离休证到医院买药,被衣成伟发现后狠狠批评了一顿。
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时,已经离休的衣成伟第一时间拿出了2000元作为自己的特殊党费交给了党组织……
“他对党的感情,那是最真实、最纯粹的。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热爱学习、一心向党的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建行张掖分行党委书记张新起这样评价衣成伟。
近日,建行张掖分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印发了《关于在全行开展向衣成伟同志学习的通知》,号召全行员工学习衣成伟扎根西北,默默奉献,初心如磐,一心向党,用坚持书写忠诚的榜样精神。
由于去年的一场大病,衣成伟显得很虚弱,每说几句话就要停下深深喘口气。采访快结束时,他缓缓站起身,“我这辈子,有两件事至今让我觉得无上光荣,一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二是成为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