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剧照:巴族后裔过着幸福生活
图二:剧照:围剿巴族后裔
图三:剧照:巴山背二哥
一座城市,因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历久弥新;一场盛会,因百花齐放的剧目而异彩纷呈。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第十七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开幕式专场文艺演出《巴山夜雨》10月18日晚在南江县体育馆上演,再现李商隐创作名诗《夜雨寄北》的故事。记者走进台前幕后,与读者分享创作、排练的故事。
1创作思路演绎文风雅韵,讲述《夜雨寄北》故事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穿越千年,古道画廊,山水云间。
我市助力米仓古道申遗,擦亮文旅金字招牌,确定“巴山夜雨”主题,深挖李商隐七言绝句《夜雨寄北》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和家国情怀,在故事发生地——南江,推出舞台剧《巴山夜雨》,并于10月18日在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第十七届中国·四川光雾山红叶节开幕式首演,19日面向社会公演。
该剧由重庆西演集团创编演绎,演出时长近90分钟,演员130人左右。舞台剧用“古道、夜雨、巴山”三个意象,串联巴文化、生态文化、古道文化,全剧以“雨”贯穿始终,赋予诗情画意和家国情怀。
“这个剧本的前期创作时间比较长,接近5个月的剧本创作,全剧共分五幕,分别为春雨、花雨、骤雨、苦雨和夜雨。通过爱情、古道、夜雨、古巴人战争、巴人图腾、巴人民风民俗、诗歌还原了巴人的生活场景,诠释了巴人的家国情怀。通过一柄青铜王剑、一个惊世秘密、一份不了情缘、一场巴山夜雨,展现了大巴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开幕式总导演廖茜说,“主创人员前后到重庆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地查阅史料,剧本经过多次修改才完成了最终版本。”
2专业演员百余人排练,时间短压力大不言苦
今年5月开始剧本创作,距离第七届巴人文化艺术节开幕不到半年。在“时间紧、任务重、内容多”的情况下,演出团队开展了制定时间表、进行音乐创作、舞蹈编排等工作。
《巴山夜雨》演员共130余人,由南江本地文艺工作者近30名和重庆西演集团专业演员组成,主创团队从8月就开始排练。“创作过程很艰难,还特意加了威亚特技。”廖茜说,有些舞蹈动作幅度大,很多演员都受伤了,但他们忍着伤痛一遍一遍排练,细心揣摩着饰演人物的性格特点,准确把握着每一种情感的变化。
按照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剧组争分夺秒对作品进行精心打磨。“我和执行总导演从10日左右进场排练,每天基本上都要排练到凌晨一点过。为了诠释好该剧的内涵,每个演员都没有叫苦叫累。”廖茜说。
“再来一次,对下灯光、音乐……”18日下午1时左右,执行总导演饶国晶在细节上反复确认,一遍又一遍彩排。“我们想在舞台把这种综合魅力呈现给观众,包括服装、道具、舞台呈现等,我肯定这是一场视听盛宴。”
3艺术创新凸显地域特色,打造“巴山夜雨”文化品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增加了威亚表演。18日上午,两名威亚特技演员为了晚上的演出效果,在10多米空中反复练习着表演动作。今年28岁来自河南的威亚演员贾亚云已经拍戏10多年,在高空表演动作对他来说小菜一碟。可是此次吊威亚让安装的人员遇到了不少麻烦。没有地方打桩,最后只能固定在承重墙上。“看场、设计、安装,采用的都是进口威亚丝,且都是一次性的。”威亚负责人郑宝华说。
南江县委副书记娄可伟表示,建一所巴山夜雨书画院、举办一次巴山夜雨论道活动、推出一套巴山夜雨研学旅游活动、开发一系列巴山夜雨文化产品,南江县将丰富“巴山夜雨”文化品牌内涵,不断充实“巴山夜雨”系列活动,采用政企共建共赢模式,加强本土演艺人才培训,将这台剧目永远留在南江;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依托“巴山夜雨”文化品牌和光雾山自然风光,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博大的胸襟,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带动南江文旅产业发展。(记者罗曼祯/文夏雨/图)
原标题:穿越千年时空演绎巴山风情
上一篇:黄大年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