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城县城北新区幼儿园支教的温州老师 刘伟/摄
温州援疆医生送医下乡 刘伟/摄
温州网讯 新疆拜城县,温州对口支援地区,两地之间横亘着5000公里的山水,遥远又亲切。
2017年,24位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经历8个多小时飞行,从瓯江之滨来到天山脚下。与大漠为伍、与戈壁为伴,他们尽情挥洒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才情,把“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的温州精神,融入援疆的漫漫征程里。
如今,行走拜城,一个个冠以“温州援建”的标识格外醒目,它所带来的变化是那么令人欣喜——一条条平坦顺直的柏油路代替了泥路沙道,一幢幢彩钢板覆顶的安居富民房替代了红柳芭子房,一座座“卫星”工厂让农牧民喜领工资,勤劳致富……
舍家报国,倾情援疆。46个重大项目,3.5亿余元援疆资金,镌刻出熠熠生辉的温州印记,铺就出一张沉甸甸的“温”情答卷,许许多多的温州元素、温州经验闪耀其间。
注入温州“活力因子”
圆边疆创业就业梦
“一年,我们就回本了。” 20岁的阿丽米热·艾买尔欣喜地告诉记者。而眼前这座投资2650万元建成的温拜产业孵化园,也才刚刚迎来一周岁生日。车间内,800多名工人正在赶制出口俄罗斯的羽绒服,一派繁忙。
上月,阿丽米热的创业种子在孵化园里结出硕果,她和好友开的“颐家巴依”服装加工厂,一年净利润达60多万元。不仅如此,她们还回乡招工,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相比输血式的产业,造血式的创业更能创造无限可能。温州市援疆指挥部运用在温州已经十分成熟的信用贷款理念,与当地银行合作,投入300万元援疆资金,推出拜城首个“双创基金”。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只要通过信用,就可贷到个人最高30万元的“启动金”。阿丽米热就是第一批受益者。
这,正是指挥部践行的项目援疆、产业援疆、理念援疆——注入温州“活力因子”,增强区域自主“造血”功能,最终达到扶贫致富、产业升级、多元发展。短短三年,68个子项目落地开花,对口援疆的温州力量砥砺前行——
精准扶贫,民生福祉大大改善。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旅游业、养殖业,打造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村共11个,创新了“公司+村集体+贫困户” “工作队+旅游+贫困户”等扶贫新模式。“西域颂·葡萄的故事”“瓯疆情”等区域品牌逐步打响。实施的“一村一品”样板等10个庭院经济项目,初显成效。在民生保障上,新建、改建富民安居房13741套。实施的“安全净水”工程,惠及18000余人。开展的助力脱贫攻坚“211行动计划”,目前已帮助119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助力村民就地就近就业。
聚焦项目,造血功能实现新突破。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扶持开设5家电商企业,选派73名优秀学员赴杭温参加实训,拓宽了当地农牧民在家就业的渠道。为了更好地服务温拜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挥部招商引资企业11家,促成温商到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一师九团投资兴业。在助推产业多元发展方面,大力实施“十城百店”“百村千厂”“万亩亿元”三大工程,将葡萄干、苹果等十种优质农产品推向温州市场,年均销售额达8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标准厂房17个,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援建的拜城县气象防灾减灾预警平台项目,已多次在老虎台、黑英山等乡镇提早预报暴雪等恶劣天气,每年帮助农牧民减少经济损失上千万元。
红色援疆,基层党建工作深入人心。三年来,指挥部借鉴温州“瓯江红”党建品牌创建经验,打造了拜城“初心红”基层党建品牌,不断深化红色服务,筑牢红色阵地,强化红色引领。比如以“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建立了企业和贫困村“一对一”或“一对多”扶贫助贫帮带对子;打造了集“红色农场”“红色连队”等于一体的红色教育示范带、红色旅游观光路线。
培育温拜人才联盟
促两地交流交往交融
“以前出院结算,要来回不停地跑,还要排很久的队,现在手机上点点,5分钟就办完了。”提及拜城县人民医院的一键式床旁结账系统,患者托尔洪·哈迪尔由衷点赞。
今年6月,温州援疆医生再次把温州“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经验植入当地医院,打造的线上系统,免去了原先缴费的烦琐流程,大大提高了就诊体验感。
“是他们的‘多跑几次’,实现了群众就医的‘只跑一次’。”拜城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武军感慨道,自实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患者人均就诊时间从170分钟降低到50分钟,出入院手续办理时间从50分钟减至15分钟……温州援疆医生带来的先进理念助推当地智慧医疗建设水平走在了阿克苏地区前列。
三年来,先后有14名援疆医生、79名支教教师不远万里来到拜城,承担起“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的使命担当——
打造“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组团式医疗援疆新模式,帮助受援地提升卫生基础设施,购置了南疆地区第一辆移动诊疗车,创设了移动诊疗中心;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健全完善诊疗科目,其中胸外科、五官科开展的多个手术填补了当地医院的技术空白;培训当地卫生人才7200余人次,组织送医下乡18次、累计义诊3000多人次,接待门诊患者8000余人次,实施手术955台;依托我市医疗资源优势,推出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开展远程视频会诊、教学查房、医学影像诊断等,让当地群众看病变得不再难。
开展“国学进校园”“国学进家庭”工程,设立专项“孔子基金”,打造孔子广场、孔子书屋,让师生及学生家长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动幼教提升“111工程”,即打造1所示范性幼儿园、提升10所标准化幼儿园、培训100名幼儿园教师,大幅提升拜城幼教水平;实施“文化润心”工程,在拜城县拜城镇花园社区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普及化教育示范点,大力推行“集中学、看经典、入户说、竞赛比、推先进、造氛围”等活动,努力提升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应用国家通用语言的能力和规范化水平。
在指挥部的推动下,两地已建立跨区域教共(联)体6个、“1+X”跨区域医共(联)体1个。越来越多框架外的优质资源从温州源源不断奔向拜城,在边疆大地上演绎温州大爱。
#p#分页标题#e#“温州智力援疆工作有着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鲜明特色,注重顶层设计,工作见事见人,打造了‘一个计划、十大工程’品牌,为拜城后续发展不断积累了内生驱动力。”在拜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宝辉看来,温州援疆的“自选动作”有着浓浓的创新色彩,两地间的交流交往交融也因此迸发出无限生机。
锻造温州援疆铁军
谱倾情援疆新篇章
“郑爸爸,亚克西!”小姑娘托论阿依·居马洪欢快地跑出门,迎接来访的“亲戚”。“阿依,听说你考试又考了100分,太棒了!亚克西!”援疆干部郑智勇抱起阿依,转了好几个圈。今年是第九批援疆干部与维吾尔族朋友结成“亲戚”的第三个年头,不管工作再忙,他们都会到自己的“亲戚”家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结下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友谊。
援疆干部吴承专也认了一个新疆娃。两年前,一对夫妇带着患有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无法正常走路的儿子买买提(化名)来到县人民医院求医。获悉病情的吴承专立即在微信朋友圈发起募捐,短短一小时就筹到了手术费。后来,他经常带着礼物看望买买提,还把自己的儿子带来和他一起玩,两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就此萌生了兄弟情。
不悔援疆路,一生援疆情。每一位援疆干部都有道不尽的动人故事。
2016年,当黄显荣得知组织有意愿选拔他援疆时,没有多想便一口答应:“新疆的教育事业需要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种者’。”他们援助的城北幼儿园已建成有声图书室,设有多个特色课程,成了“地区十大示范性幼儿园”的样本。当听到孩子们一声声稚嫩的道谢时,黄显荣觉得一切的辛苦付出都值了。
援疆干部周肖迅,把家安在了工地上,哪怕在中秋节,他也如常忙于工作:早上,对着“浙江省对口援建新疆阿克苏地区十三五规划”的项目,逐一核对;下午,到“克孜尔湖滨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和美丽乡村污水治理终端现场……当月亮爬上拜城的天空,周肖迅给家人打了一通视频电话,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节日快乐”。
援疆干部张炳东依稀记得,投资1000万元的滨河社区交钥匙的那一天,群众监督团成员吐尔洪·依力雅斯朝他竖起大拇指,笑着说:“温州援疆干部,好得很!住在这里,我们感到很幸福!”这一集办事大厅、爱心食堂、居民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惠及近4000人。不断完善援疆资金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是张炳东的初心和使命。
援疆干部张垒,在一次下乡督查援建项目的返程中,突遇沙尘肆虐。空旷的公路上,碗口粗的白杨树纷纷被拦腰吹断,倒在路上,导致车辆无法通行。张垒和同事不顾危险,毅然下车,将截断公路的树干一根一根抬到路边。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援疆之始,满怀豪情;援疆之路,历尽艰辛;援疆之情,倍加珍惜。”
援疆干部潘陈云回想起三年的援疆时光,脑海里闪过许多画面:有拜城法院完成“智慧法院”升级投入使用的场景,也有黑英山玉开都维村旅游扶贫合作社项目年终分红时,维吾尔族村民洋溢喜悦的笑脸。但他说,“最不舍的是小家伙。这次回去后,要跟儿子道个歉,每一次都骗他很快回去,却都没有兑现承诺……”
援疆干部刘闯,有一句简单的座右铭:抓紧每一天、做好每件事。2017年5月因公回家,妻子惊呆了,眼前的丈夫,竟然多了许多白发,像个小老头。参加体检,一称竟然瘦了6.5公斤。远离家乡,也让刘闯在至亲离世时留下终身的遗憾,但看到两地人民的心越来越贴近,他坚定地说:“这是一次无悔的选择。”
起初,援疆是情怀,是初心,是使命;来到这里,就沉淀下一份爱。归期渐近,这份爱亦变得更加浓烈。倾情倾力倾智,对口援疆的新时代答卷在温州援疆铁军的实干中奋力书写,拜城大地上的温州印记积厚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