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雁塔区举行“雁塔微光——壮丽70年?红雁奋向前”系列微视频线下分享活动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该系列微视频策划制作、宣传推广情况及后续线下分享活动,中省市30余家主流新闻媒体和重点商业网站出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按照中央和省市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经过充分调研讨论,雁塔区策划组织实施了“雁塔微光——壮丽70年?红雁奋向前”系列微视频,并联合二更视频一起呈现了该系列微视频。播出近一个月,该系列微视频以千万级流量及话题,引起强烈社会反响,进一步激发了辖区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爱雁塔做贡献、建功立业新时代的主人翁意识。
此次“雁塔微光——壮丽70年?红雁奋向前”系列微视频,从7月开始调研策划,8月向全区征集故事线索,9月向全国征集合作单位,10月中旬全网上线,截至11月15日顺利收官。
该系列微视频共7集,分别以7位雁塔人的经历,串起7个与雁塔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故事。分集为:异乡之约、看见雁塔、学霸交警、筑梦雁塔、新生之路、你好邓医生、调查者说。系列以真人、真事、真情的微记录方式,多维度多视角,从历史、建设、民生、扶贫、文化、创业、经济等各个领域,反映雁塔人70年来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的奋斗征程。
《新生之路》主人公余新生,出生于1949年10月1日,是与共和国同龄的西安雁塔人,生身母亲给了他新的生命,祖国母亲给了他新的生活。今年国庆前,他从西安雁塔出发,到北京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一路感受祖国7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这七十年是国家的新生,也是我的新生,如果母亲能看到这一切,她一定也很开心很自豪。”
《异乡之约》主人公王纬智,是雁塔区派驻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也是村里人有求必应的“快递员”和好朋友,他对每户村民的情况都很清楚。他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自己能出一份力,很自豪也很光荣!”可谓倾其深情无边,温暖异乡风景。
《逐梦雁塔》主人公王磊,坚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2017年,创业多年的他和西安市雁塔区残联共同成立了一所动漫培训学校,带着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们一起做动漫,他说:“我们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不完美的生活。”因为有梦,那些身有残疾的年轻人,逐梦路上更加的积极向上。
《学霸交警》主人公为90后交警易阳,以四国外语服务各国友人,成为雁塔区十字路口一道美丽的风景。他说:“如果大家回去想起我、想起雁塔的时候,能够暖心一笑也就值了。”以无悔的青春,献无畏的忠诚,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一个活力的雁塔。
《看见雁塔》主人公是摄影师梁钢,40年来他拍摄了大量雁塔区有故事的照片,用手里的相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其情怀令人动容。他说:“我还要继续拍,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后人留下一些东西。”
《你好Dr.邓》主人公邓景元,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8年来他带领团队每个周六都到雁塔区红专南路社区义诊,很多爱心人士和康复的患者也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他说:“作为一个有医生背景的公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调查者说》主人公是国家统计局雁塔调查队纪检员高宇,他和同事长期走街串巷进行住户调查,正是这样统计出来的一个个看似“鸡毛蒜皮”的数据,反映着雁塔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国家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从事调查工作12年,他视之为“使命”,他说:“每一笔调查数据的真实可信,是我们的责任。”
这些人物都是最平凡、最普通的雁塔市民,他们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身上的最普通的工作、生活经历,但他们就像一束束光,闪耀在雁塔的各个角落,汇聚在一起,便是美丽雁塔的最佳投射。这组微视频立足发现雁塔之美,不仅展现了古韵悠长的雁塔历史文化,透过包容开放的雁塔人讲述的奋斗故事,勾起曾经的雁塔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同时也把镜头伸向了雁塔的大街小巷,雁塔独特的人文内涵及新时代的活力形象也跃然而出,令人回味。
《雁塔微光》系列微视频制作完成之后,通过互联网50多个渠道分发传播,同时以15秒、30秒、55秒、7分钟左右等多个版本的微视频,在各大社交平台同频共振。此次系列片传播,不仅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等中央主流新闻网站上发布,同时学习强国、新华客户端等中央级新闻资讯类APP也都有展示,并通过省市主流新闻网站、重点商业网站同频共振。期间,该区坚持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紧贴网民阅读使用习惯,灵活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以图文并茂、声画结合的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充分发挥区属新媒体传播矩阵优势,与互联网大众媒体传播形成呼应与互动。
截至11月18日,据已统计到的数据,该系列微视频全网总播放量1575万,4次登上新浪微博同城话题榜前十名,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今日头条、商业视频平台等手机端播放量超过千万次,中省市主流新闻网站报道50余次,人民视频、陕西传媒网、西部网、三秦网4家主流网络平台实现《雁塔微光》视频全发布。7集微视频热烈而又真挚的故事直抵人心,各大社交平台的转、评、赞达11.2万人次,网友热评中,“感动”、“温暖”、“情怀”、“深情”等词纷纷被提及。
本月底,这些嘉宾将走到台前,和网友现场分享“雁塔微光——我和我的初心故事”,期待他们的故事带给我们更多温暖与珍藏。
#p#分页标题#e#“雁塔微光——壮丽70年?红雁奋向前”系列微视频线下分享活动新闻发布会当日,人民网、新华网、国际在线、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传媒网、西部网、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西安广播电视台等30余家新闻媒体齐聚一堂,雁塔区委网信办主任白小平、二更视频制作人唐爱明、总导演冯万里围绕《雁塔微光》系列微视频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国际在线记者:雁塔微光系列人物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区委网信办主任白小平:这次微视频人物角色的选择,非常开放,只有一个条件:他们一定是与雁塔有关联度的普通奋斗者,能够代表雁塔形象。
8月7日,我们向全区发出故事线索征集通知,获得全区各街道、各部门的积极响应、鼎力相助,先后通过各级党组织推荐等各种渠道收集到各类人物故事线索近百条。初步调查研究后,我们筛选出19条人物线索。又经过多轮反复沟通,深入调研,最终确定了7名目标人物。其中包括: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普通雁塔市民,在雁塔土生土长的摄影师,身在雁塔、服务雁塔的著名医生,青春无限追逐梦想的学霸交警,凭自身努力不断改变不完美生活的残疾人创业者,用数据记录时代变迁的统计调查者,既是脱贫攻坚战士又是践行“两山”理论卫士的第一书记……他们是我们身边最平凡、最普通的雁塔人,他们用自己最饱满的热情诠释着新时代的奋斗故事,他们的故事时时处处折射出雁塔民生“暖”、历史“牛”、扶贫“拼”、创业“赞”、经济“稳”、建设“燃”、国际“范”,他们是雁塔的缩影,也是西安的缩影,更是中国的缩影。
华商网记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一系列,想问一下制作人是如何做到的?
二更视频制作人唐爱明:二更视频作为专业视频机构,这次有幸能够参与制作,感谢雁塔区的信任。这一次7集都是微纪录片,时间非常紧,我们由总导演冯万里带队,同时安排了3名二更优秀导演参与执导。导演权小敏曾获得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三等奖、中央网信办“网聚正能量”微视频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导演郭语、黄晶作品均获得二更2018年年度城市纪录片奖励,经验都非常丰富。
雁塔微光系列,从小人物入手,通过他们讲大时代的故事,这也是这几位导演最擅长的类型。拍摄过程中,三名执行导演带领摄制组兵分三路,即有跟随嘉宾到北京见证升国旗,也有跟随嘉宾深入秦岭腹地探访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感谢各位嘉宾、雁塔区委网信办、雁塔区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力配合,让我们能够拥有较大的空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样7集系列微纪录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希望做到最好,但因为时间和天气等限制,在创作中还有很多遗憾。希望各位媒体朋友能够多提意见,让我们更好进步。
西安晚报记者:之前我也通过网络看过这个系列视频,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以及纪录片的方式来表现?
《雁塔微光》系列微视频总导演冯万里:我们接触到的这些雁塔人物,每一个人本身都给我们很大的感动,他们对这片土地充满深情,本身人物故事也非常极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那么,以第一人称来讲故事,无疑是最好的一条路径。真人、真事、真情,是我们在讲雁塔故事时坚持的三真原则。真实记录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以小事洞察社会变迁。我们的导演组在拍摄时,也经常会被嘉宾的言语和行为所深深打动。可以说,大家在创作中,都成为了雁塔的一份子,用心感受雁塔,爱上雁塔。可以说这是一次用心的创作。
陕西传媒网记者:策划此次雁塔微光系列微视频的初衷是什么?播出以后达到了什么传播效果?
区委网信办主任白小平: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按照中央和省市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经过充分调研讨论,我们提出拍摄制作“雁塔微光——壮丽70年?红雁奋向前”系列微视频计划。该系列微视频从提出计划,到启动实施,再到创作制作、宣发推广,全程获得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全区各级党组织以及广大党员群众的大力支持。
本组系列微视频的表达直观、立体、生动,通过奋斗中的雁塔人讲述自己的正能量故事,折射新时代的雁塔故事,平凡且温暖,收获广大网友共振共鸣。该系列微视频一经发布,便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第一集《异乡之约》播出24小时内便在各大平台获得近200万人次的传播。而随后的《学霸交警》又掀起转发高潮。全网千万级的话题及播放量,受众从社会、经济、扶贫、民生等多个领域对雁塔有了更接地气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