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巴中12月4日讯 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地处秦巴山区腹心地带,是秦巴连片贫困地区核心区域。全县幅员面积4116平方公里,辖49个乡镇,522个村,总人口80.2万,其中农业人口61.1万人,是传统农业大县,素有“一府三乡”的美誉。张育贤,通江县洪口镇人,毕业于西南大学,2011年回乡创业。现任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中国科协(农技协)生猪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巴中市第三、四届政协委员、通江县工商联第十一届执委,曾先后获得“全国扶贫攻坚奖奋进奖”、“四川省优秀企业家”、“四川省首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四川十大科技创新改革人物提名奖”等多项殊荣。
企业简介
巴山牧业是一家专业从事地方优良猪种青峪猪保种及全产业链开发的民营股份制企业,通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建立起青峪猪保种繁育、生态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和产品营销全产业链的产业体系,是巴中市第一家上市企业。企业先后被认定表彰为省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市两级优秀民营企业、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省优秀诚信企业、市扶贫爱心企业等。企业建立的青峪猪原种场被确定为四川省地方猪种重点保种场、四川省核心育种场和四川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青峪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巴山牧业在2016年获得世界农场动物福利协会授予的“福利养殖金猪奖”。巴山牧业生产的系列产品先后通过国内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欧盟有机产品认证,被评为四川名牌产品和巴中名牌产品,在国内肉食品高端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创新模式
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巴中市巴山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巴山牧业)积极勇担社会责任,立足自身优势,主动投身乡村建设,创新开展了“党建+政府+企业+金融+保险+农户”的“六位一体”青峪猪产业振兴乡村发展模式,发动农户参与青峪猪养殖,努力实现企业发展、农民增收合作共赢,带动乡村振兴。
党建引领:巴山牧业将广纳镇金堂村、文胜乡谭坪村、至诚镇快活岭村确定为对口帮扶联系村,企业党支部12名党员都联系精准贫困户,并首先帮助精准贫困户中的党员养殖青峪猪,使其成为青峪猪养殖的先行试点户和养殖大户,为青峪猪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奠定基础。
政府引导:政府给予青峪猪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科学布局、合力规划,负责筛选有能力的养殖大户。
企业服务:巴山牧业负责提供合格仔猪和饲粮,开展养殖技术指导,为养殖户养殖的每头猪按21元/头购买保险,对出栏猪按不低于24元/斤的价格进行保底收购。
金融支持: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资金作用,建立以“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大户、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的金融扶贫利益连结机制,既降低了巴山牧业的财务成本,又扩大了生产发展规模,实现企业、养殖大户、贫困户三赢的目标。自帮扶以来,巴山牧业累计向县信用联社申请扶贫再贷款3000多万元,支持6户青峪猪养殖大户,带动106户贫困户参与养殖。同时,定点帮扶通江县的中国工商银行按照每个贫困人口5头仔猪(每头500元)的标准,为贫困户购买猪仔。
风险防范:若在喂养过程中意外死亡,贫困户投保的每头猪可获得700—2100元的理赔,目前已累计获得理赔款15万余元,确保了养殖户“零风险”。
稳定脱贫增收:对有养殖能力的贫困户,由村集体将政府投入的产业扶持基金折股投入贫困户养殖圈舍建设,企业免费提供猪苗、技术、防疫,购买保险和收购,农户养殖的青峪猪出栏后,一边还扶贫小额信贷,一边增加扩大养猪规模。对无劳动力、重病残疾、年迈体弱等无养殖能力的脱贫户,采取养殖大户集中托管代养的方式,企业通过保底回购确保养殖纯收入不低于500元/头,其中代养大户每头获纯利70%,贫困户获纯利30%。
帮扶实例:2015年10月,企业与扶龙专业合作社开展结对帮扶,签订帮扶协议。按照人均5头的标准,将63户228个贫困人口的猪苗1140头,投放到专业合作社,并与保险公司签订投保协议,按照21元/头交保险费用23940元,并将保单作为附件。协议签订后,一同到工商银行、扶贫办落实第一批猪苗1140头每头500元款项共计57万元。2016年5月,企业将马三贤第一批育肥猪1140头共计208620斤按照24元/公斤回收支付250.4万元,实现纯利57万元。其中,养殖大户收入39.9万元,63户228个贫困人口实现分红17.1万元,人均增收750元,养殖大户和贫困户都得到了实惠。
经验做法
基层党建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巴山牧业在2015年5月成立了巴山牧业党支部,为充分调动、激发贫困户的养殖积极性和信心,巴山牧业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联系贫困户,引导贫困户中的党员养殖青峪猪,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龙头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以打好的脱贫攻坚战为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加快乡村振兴为目标。要保证“脱贫”不“返贫”,一方面需要龙头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通过解决就业、爱心救助等方式推进社会的整体脱贫。另一方面加大龙头企业发挥资本、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将产品转变为商品,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把现有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兴旺”。
多方合作是实现共赢的有力保障。政府通过产业规划、政策扶持、财政奖励等方式,重点为企业发展和贫困户养殖青峪猪解决实际问题。企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使养殖农户和都能熟练掌握技术知识,努力提高养殖效益。金融部门加大对精准贫困户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启动资金和饲料购买等方面给予信贷扶持。保险部门通过做好保险服务,在产业发展中建立和完善好相关保险手续,及时处理和理赔产业发展出现的意外事故,实现产业发展“零风险”。农户有能力、有意愿积极参与产业发展,真真增收致富,实现“生活富裕”。(信息来源:巴中市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