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考行业从业8年有余,我面授辅导过的学生过万人,网络培训互动更达数十万之多。然而在获得认可之时,更需要反思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在竞争中的突围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我本人和犀鸟公考对“上岸学生”进行了大量的网络调查,也与业内众多培训老师做过深入交流,根据反馈结果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厘清,将有助于在公考路上真正做到心无旁骛、致胜成公。
一、天赋的重要性和可忽略性
学习的天赋重不重要?考试的天赋重不重要?毋庸置疑,非常重要,如果不能get到出题点,不能在考场上有效作答,平日的训练只能付诸东流。但是随着全民培训局面的到来,个别的天赋在竞争中几乎可以忽略,因为可供接触与参考的学习材料越来越多,知识点的辨析日渐清晰,知识的逻辑体系日益完善,逐渐形成了“你会,我会,大家会”的局面,在天赋所占份量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更应该思考如何拉开差距,从其他点进行突围。
二、百米冲刺与马拉松竞技的区别
人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战役,百米冲刺拼的是猎豹般的爆发力,一招制敌,而马拉松比赛拼的是耐力、是坚持、是对总路程进行阶段性规划与安排。公考之路亦是如此。若寄希望于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在万人过桥中,只能是落水者。从立志参加公考到结束,总周期大概4个月,如何合理分配时间、科学规划(含劳逸之间、科目之间、学练之间等)、才是关键,若只能做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不顾身体夜夜苦熬,或是承受不了被打击的伤痛,结局只能是out!
三、良好学习习惯的核心作用
针对前面两点,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有助于寻求新的备考突破口,真正将万米竞赛坚持下去。有科学实验证实,只需21天便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从中可以看出,习惯首先必定是与时间紧密相联的,正因如此,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我们有意识切割时间,将每个阶段的内容做好规划。在一天天的学习过程中,依据公考每个模块的知识点与逻辑体系,可以逐渐养成思维惯性和做题手感,在考场中可以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平时的题量积累瞬间可以转化为分数。在平日的习惯养成中,时间的分配、心理的调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适合自己,在遇到陌生的题目时是淡定自然而不是心慌意乱,是沉着思考而不是胡乱猜测。
当然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这与成公的难度也极为匹配,尤其是在抖音、B站、朋友圈,超级“丰富多彩”的娱乐化生活环境中,单纯依靠个人的毅力往往使得刚建立起来的考公决心瞬间溃不成军。为了解决大家的此处痛点,犀鸟公考推出了“七天打卡营”这一行业突破性产品。7天定制一个科学的备考计划,7天“逼”出一个好的复习习惯,7天奖励你的坚持不懈。公考上岸已经从“刷题备考”、“课程备考”进阶到“习惯备考”的新时代了,同学们做好迎接新时代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