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力’讲好故事”系列报道】
光明网记者 黎梦竹
或许人们对“国际志愿人员日”略感陌生,但如今志愿服务的大军已随处可见。有统计显示,我国志愿者人数已超1亿,志愿服务大军逐渐汇成一股文明大潮,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传递着一股股暖流。这几天,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讲述他们在志愿服务路上的暖心故事。
“快乐老妈”霍玉杰:被需要也是一种快乐
“老妈,今天给您包了您爱吃的饺子,还有什么想做的,我们下次帮您做”
“好!好!有这么多‘女儿’,我太高兴了”
……
这是记者在北京朝阳区太阳宫社区“快乐老妈”志愿服务队“一日女儿”活动现场捕捉到的一幕。
银龄志愿者以女儿的身份上门,为高龄空巢孤寡老人免费做一天服务,满足老人们的微心愿。“为高龄老人送去快乐的同时,我们自己也收获了快乐的‘青春 ’。”快乐老妈志愿者霍玉杰深有感慨,“退休后,我可算找到了第二职业”。
霍玉杰(左一)和团队志愿者关爱高龄老人
扎根志愿服务工作,眼前这位年近7旬的“快乐老妈”已有19个年头了。刚退休那会儿,霍玉杰偶然在社区听到一位老人谈起年轻时因工作冻坏双脚,她就暗暗记在心里,回家把毛衣拆了织成毛袜子,给老人送去。
“老人收到袜子后,心里满是感动,穿上后一整天都舍不得脱下来。”霍玉杰说。
在这之后,她就多了个身份——志愿者,后面还牵头成立了“快乐老妈”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办了各类手工艺班,做布艺、丝网花、编福寿珠,用旧衣物改制小包送给老年人,还缝制棉垫送给公交车站。
“母亲去世前那段日子,没能多陪陪老人,一直是一大遗憾。”霍玉杰说,也是因此,自己想为其他老人多做点事,让她们心中多一份牵挂,自己也就多一份快乐。
近20年来,她亲手用旧毛衣拆织的毛线袜已经有上千双,几乎每一双她都亲自送到老人手上。“被需要,也是一种快乐。爱和快乐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去发现。”霍玉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让她感受深刻的是,太阳宫社区“快乐服务”近年来唤起了大批青年的责任感,通过“传帮带”形式吸引了他们加入,“志愿者们都抢着进户服务咧,而且大家越做越上瘾”。
“环保娃娃”志愿者陈小祎:要做就要做出精品
北京环保娃娃公益发展中心(原妇女环境小组)(以下简称“环保娃娃”)是一家主要针对女性及儿童的环保宣传教育的社会组织。自2003年加入环保娃娃至今,陈小祎已走过16年公益之路。从“农村青少年环境保护与疾病防治”到“环保从童年开始”,从“儿童公益社会”到“环保娃娃儿童剧社”,她一步一个脚印地履行着一个热爱环保事业、热爱孩子的公益人职责。
陈小祎在“北京市中小学戏剧教育校长论坛”上发言
“最初加入‘环保娃娃’时,我都不知道什么是NGO。” 陈小祎说,自己怀着好奇与期待,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好奇,是因为那时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土壤上还是支微小而边缘的力量;期待,是因为她认为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甚至可能在以后成为自己的职业。
近年来,身处儿童环保领域的她,带着自己的思考携手团队不断创新儿童环保公益形式,相继有了“环保娃娃儿童剧社”“儿童公益社会”等项目,以戏剧表演艺术、博览会、剧场、艺术公益讲座等内容展示中国儿童公益风貌,让许多妇女儿童拥有了参与环保的社会活动平台并从中受益。
“戏剧也会改变孩子,他们通过角色扮演产生了共情。”陈小祎举例说,把食品安全话题引入戏剧,通过把食品添加剂拟人化,孩子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其中重要性。看到“环保娃娃”给一个个孩子、学校乃至地区带来变化时,陈小祎心中很有成就感,“环保是载体,教育是根本”。
从如何做好项目,到带领组织走得更远,陈小祎的思考也越来越多。她想做的是长期的、有深远影响的公益项目。她特别注重团队造血,要把团队打造足够专业。“既然要做这件事,一定要做得最专业。”陈小祎说。
如今,陈小祎对这份事业仍旧葆有“好奇心”,最大的好奇来自“寻找一个长寿组织的基因”,想打造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社会组织样本。未来5来,她计划带领“环保娃娃”回归“本源”——专注理论,做更好的儿童环保戏剧。
青年志愿者蔡星林:像光一样温暖“来自星星的孩子”
近年来,青年志愿者群体越来越庞大。武汉大学星星和光青少年公益服务项目(简称“星星和光”)负责人蔡星林就是其中一位。
蔡星林是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也是“星星和光”项目创始人。她在一次随同学校儿科教授去湖北周边地区康复中心进行讲座义诊时,发现还有不少需要帮助的自闭症家庭,尤其是贫困地区现象更为严重。
“精准扶贫,不能仅仅依靠扶贫干部,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做点什么,贡献青年力量,去帮助那些处在社会边缘角落的家庭,重新融入社会获得关爱。”蔡星林说。就这样,她和同伴发起了星星和光项目,希望像光一样去温暖这群“来自星星的孩子”。
蔡星林(左二)和团队志愿者们听取医生讲解在做早期筛查问卷调研注意事项
#p#分页标题#e#星星和光致力于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与医生及相关康复机构之间,搭建一座线上结合线下的全过程服务桥梁,同时开展自闭症儿童作品的收集、展示、交流和义卖。截至目前,星星和光服务了6000多户自闭症家庭,义卖作品3120件,筹集善款逾230万元,吸纳志愿者2815名,70%来自高校。
通过和这个特殊群体的长期接触,对于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蔡星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自闭症儿童一旦确诊,基本无法彻底治愈。因此,对于他们的帮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持续性过程。同时,应尽可能在社会上尤其是贫困地区进行科普,先要帮助家长认识疾病,因为早期筛查对后期的好转非常重要,而这需要借助医院、政府、社会的多方力量。
“当看到孩子们天真单纯的笑脸时,当看到自闭症孩子的父母们奔波忙碌身影时,我觉得,应该有更多人拉他们一把,给这个时代注入更多的爱与包容。”蔡星林坦言,在这条公益路上,她也有过困难和彷徨,人生选择应该更多的是要从心出发,为自己所热爱的奉献青春。(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