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學生在中國流動科技館進行互動體驗。
本報記者 孫廣勇攝
核心閱讀
2018年6月,中國流動科技館國際巡展首次落地內比都,為緬甸公眾提供科學教育服務,深受好評。2019年11月,中國流動科技館國際巡展來到緬甸北部最大城市曼德勒,計劃在該地區巡回展出兩年。緬甸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登溫表示,中國流動科技館進一步點燃緬甸公眾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快看,機器人在模仿我的動作呢!”“我的手剛碰到激光豎琴,豎琴就彈奏起樂曲,好神奇!”……一群學生圍著記者,爭先恐后地講述參觀的體驗。記者看到的這一幕是中國科技館與緬甸教育部近日在曼德勒舉辦的“中國流動科技館緬甸國際巡展”。這是中國流動科技館在緬甸首都內比都展示后,首次在其他城市展出。
“依托科普公共服務和科普資源共享是促進中緬雙方科技文化交流,積極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一種有效方式。”中國駐緬甸曼德勒總領事館總領事王宗穎說。
“中國流動科技館進一步點燃緬甸公眾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在緬甸北部最大城市曼德勒的曼德勒大學裡,一棟粉刷一新的二層小樓隱映在綠樹中,門口的“中國流動科技館曼德勒國際巡展”牌子十分醒目。開學第一天,樓內展廳擠滿了穿著傳統筒裙的緬甸學生。他們圍著展品興高採烈地交流著,或動手操作,或凝神思索。
“科技展不僅對中小學生有幫助,對大學生同樣有幫助,所以我們申請布置在曼德勒大學。未來,我們將以流動科技館展覽為依托,籌備建設曼德勒省科技館,為更多公眾提供科普教育服務。”講解員登欣說。
在800多平方米的展區內,60余件展品涵蓋基礎科學、生命科學、信息技術、人體健康等多學科領域,融合了3D打印、智能機器人、裸眼3D電視等高新科技展項。通過動手體驗科技展品,參觀者可以探究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了解科技前沿,激發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舉措,2018年6月,中國流動科技館國際巡展首次落地內比都,為緬甸公眾提供科學教育服務,至今已培訓中小學校長、科學老師600多人次,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及學生5萬余人次。在內比都的巡展原計劃6個月,但因參觀學生絡繹不絕,延長至1年半。為了服務更多緬甸公眾,2019年11月起,中國流動科技館在曼德勒開啟了新的展覽旅程。
緬甸教育部高教司司長登溫表示:“通過‘參與、互動、體驗’,緬甸的老師和學生可以學會如何加強創新能力,這非常重要。中國流動科技館進一步點燃緬甸公眾學科學、愛科學的熱情。”
“我們學到很多科學知識,想去中國看看這些科學器材是如何設計和制造的”
在“科學探索”“科學生活”和“科學實踐”等不同展區,各個展台前都圍滿了中小學生。
“從來沒有體驗過這麼新奇的科技展。展覽非常有趣,讓我們發現科技就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科學不再枯燥。”初二學生萊萊林說。
曼德勒有著數量眾多的文理科院校、師范學院、技術中學等各類學校。目前緬甸每所學校都有科學課,但科學器材不夠豐富和先進。曼德勒皇家私立學校教師帖帖瑪說:“我們學到很多科學知識,想去中國看看這些科學器材是如何設計和制造的,學到更深刻的科學原理。”
中國流動科技館向當地公眾開放后,曼德勒地區的12所高校和眾多中小學紛紛聯系要求參觀。厚厚的參觀留言本上,寫著曼德勒工程大學、計算機大學、建筑大學以及不少中學和小學的名字。短短半個月時間,已經有數千人參觀。
緬甸正在積極推進科學教育改革,加大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對優質科學教育資源有著強烈的需求。登溫表示:“此次展覽將為緬甸青少年打開科學之窗,幫助培養他們的科學興趣、提升科技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與中國加強教育與科技合作,有助於緬甸科技現代化”
曼德勒大學是緬北第一大學府,建於1925年,與仰光大學並列為緬甸最著名的兩所高校。近年來,該大學不斷推進與國際高等教育交流,擴大合作范圍、提高合作質量,目前已經和中國、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建立起有效合作。
“緬中雙方開展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曼德勒大學與中國多所高校在教師培訓、學生交流、教學與科研等方面建立起越來越緊密的合作。”曼德勒大學校長提達汶說,“緬甸期待與中國加強教育與科技合作,有助於緬甸科技現代化。”
在曼德勒大學的教學樓裡,幾位學生在認真閱讀中文培訓班報名的通知。“自2015年開辦第一期中文班以來,這裡的老師和學生都加入到學習中文的隊伍。不少師生訪華,開闊了視野,加深了對中國的認識。”提達汶說。
2017年,中國啟動“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開展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科技園區合作、技術轉移等交流合作。“我們高度贊賞這一行動計劃。目前,曼德勒大學與雲南大學合作申報國家聯合實驗室,將圍繞資源環境與生態等學科領域,開展聯合研究、科技人才培養等工作。這些務實合作將不斷提升兩國科技創新合作的水平。”緬甸教育部研究創新司司長溫凱莫說。
(本報緬甸曼德勒電)
延伸閱讀
(責編:張雋、關喜艷)
上一篇:门巴族首位博士生驻村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