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脱贫在今朝。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国气象报社于近日派出多路记者,以“脱贫攻坚一线见闻”为主题,深入一线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全方位、全覆盖、全视角聚焦脱贫攻坚主战场,扎实锤炼新闻“四力”,讲述奋斗故事,描绘幸福图景,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气象报记者 刘若馨 通讯员 贾辰 宫克发 王鹏飞
雪后村庄银装素裹,车子行驶在平整的硬化路面上,路边偶有牛羊悠闲地张望。这里是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且即将脱贫摘帽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突泉县。
来到中国气象局派驻第一书记的太平乡五三村,眼前的一切让人难觅“贫困”的踪影:一排排砖瓦房前是宽敞明亮的园子,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环境干净整洁,氛围欢乐祥和。而走近村里百姓,才发现:最大的变化其实在人心,人心思齐、人心思进蔚然成风。
一个大衣柜
“快进屋,我刚做好饭,正好一起吃!”记者刚走进村民王金霞家的大门,就听到热情的招呼声。
进屋一看,洁白的墙面、光亮的瓷砖、新装的吊顶,39寸大电视和占了整面墙的崭新大衣柜,格外抢眼。
“家里今年刚装修好!”王金霞端出冒着热气的土豆炖鸡肉,笑呵呵地打开话匣子:“今年我家菜园子里的土豆、白菜和紫皮蒜卖得好,赚了五千多块!”正是这笔收入,让她家大变样。
虽然家里焕然一新,但陪伴王金霞大半辈子的老式衣柜,她没舍得扔。“这是我结婚时买的,一晃都四十多年了,你瞅瞅现在连柜门都关不上了。”在另一间房,记者看到一个破旧的老式衣柜,上面贴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衣柜右侧那扇门半吊着,关不上也打不开。
两个衣柜,一新一旧,诉说着王金霞生活的变化。
“头几年我老伴刚走的时候,感觉生活看不到希望。”几年前,王金霞的丈夫离世,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家里只剩她独自生活。那时候,她情绪低落,无心干活,家里的菜园子也荒废了,仅靠低保过日子。
王金霞的情况,中国气象局先后派驻五三村的第一书记程飞和侯俊,一直挂在心上。他们隔几天就到王金霞家里看看,问问缺不缺啥、有啥困难,讲讲扶贫的好政策。
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王金霞终于打起精神,在自家两亩地的小院里,搞起了以紫皮蒜为主的庭院经济。小小一方园子,种出了农作物,也种出了生活的新希望。在为贫困户建档立卡时,王金霞家年人均收入仅为2720元,2019年则翻了一倍还多。
截至目前,全村共扶持13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村里人都说,我这老太太现在这么乐呵呢。要我说,咱自己奋斗换来了好日子,天天都能笑得出声!”王金霞如今知道,好日子不会凭空蹦出来,要靠自己努力。
经济上,钱多了;精神上,乐呵了。这或许是脱贫攻坚最好的结果。
一头紫皮蒜
“庭院紫皮蒜,百姓金饭碗”。在通往五三村村部的路上,这句标语十分“吸睛”。
大蒜种植,在五三村已有40多年历史。凭借高品质,突泉紫皮蒜的名号叫得十分响亮。目前,2019年收获上市的紫皮蒜早已被一抢而光。
在村民许贺春家中,几条饱满的蒜辫挂在墙上。他说,这是从去年收货的紫皮蒜中精挑细选的,留到开春做种子,长出来的蒜爽脆可口。
有着多年紫皮蒜种植经验的许贺春,被街坊邻里称为“土专家”,常有人慕名前来讨教经验。许贺春说,自己种蒜的一大窍门,就是经常关注天气预报。
一颗蒜,从种下到成熟,长得好不好、收成有多少,与天气密切相关。“以前我们靠土办法、老经验。温度高了就扒蒜种子的皮,土壤开冻十来公分就开始种地,出现倒春寒就晚点播种。”许贺春说,在靠天吃饭的年代,只要碰上干旱少雨的年景,大蒜产量就少,蒜农收入微乎其微。
“现在不一样了,天气预报特别准,而且手机上就能看。”说话间,许贺春拿出手机,“这是明天的逐小时气温预报,这是土壤温度预报,这是全国天气形势图……我们有个微信群,气象局经常在里头发预警。”
善于运用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能看得懂全国天气形势图,眼前这位六十多岁的农民让记者暗自惊讶。可在五三村,这并没有什么特别。
原来,气象服务与紫皮蒜“结缘”已久。自2016年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五三村以来,家家户户都能收到紫皮蒜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小气候仪直接建到了种植园,村民防灾减灾意识越来越强,原来纯靠经验的种植模式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每到夏季,五三村里房前屋后,绿意盎然。大蒜产量提高了,品质也上来了。
“去年俺们村的大蒜上了电视,还卖到了北京!”许贺春自豪地说。2019年,通过中国气象局牵线搭桥,突泉紫皮蒜登上了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节目播出那天,蒜农们都守在电视机前围看。
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上了央视的紫皮蒜,销量和口碑更好了,换来的不仅是蒜农鼓起的钱袋子,还有满满的成就感和十足的干劲儿。
一份协议书
赵均有咋也想不到,55岁这年,他签下人生第一份就业协议。从按下手印的那一刻起,他就当上了自动气象站维护管护员。
自打有了这份工作,每当下雨下雪,赵均有都第一时间骑上他的“二八”自行车赶往曙光现代农业园区,那里有他负责维护的自动气象站。
记者到赵均有家的那天,正赶上突泉飘起小雪。
“你们先在家里坐一会儿,我去气象站瞅瞅。”没等记者进屋,赵均有已骑上自行车。记者也追了出去,和他一同前往。
飘雪的乡间寒意十足,赵均有哈着白气一路和记者聊了起来:“我当管护员一年多,大大小小的故障已经处理了七八次。”
2018年8月6日,突泉县出现大到暴雨,但赵均有负责的自动站却没有雨量数据。接到紧急通知后,他立即前往排查。原来,是一片叶子堵住了雨量计。
小小一片叶子挡住了雨量,影响的可能是千家万户的安危。“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负起责任。咱也算是气象工作者咧!”赵均有说,从前不知道气象工作到底干啥,现在也成了其中一分子,自豪!
“上岗之前,气象局专门给我们进行了培训。处理小故障、查看数据,我现在全能干。”
说话间已到曙光现代农业园区,聚美恒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树辉迎了出来。赵均有要查看的,正是园区内的自动气象站。
#p#分页标题#e#“老赵责任心特别强,但凡刮风下雨下雪,肯定能在这碰到他。”刘树辉竖起大拇指。他说,气象部门建在园区内的气象站能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气象数据,帮助他们做好各种天气的应对防范工作。“可帮大忙了,这两年大棚里的作物都没有遭过什么灾。”
在突泉县,像这样的自动气象站维护管护扶贫公益岗共有19个,每人每年能领到1000元工资。他们担负着气象站的维护工作,还负责上报气象辅助观测和灾情信息。
从农民到兼职自动站管护员,变的是身份,更是精气神。
“感谢气象局让我们有活干,通过自己的劳动赚钱,心里美!”赵均有老伴患有小儿麻痹症,女儿外嫁,老两口生活全靠他一个人支撑。1000元收入虽然不多,却足够担负一年的口粮。
临近年关,赵均有一家正盘算着置办哪些年货。“好日子来之不易,辛苦赚的钱,要用在刀刃上。”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三组镜头记录突泉脱贫故事
上一篇:用短视频讲好检察故事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