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首脱贫记事
新华社武汉1月16日电 题:三峡库首脱贫记事
新华社记者李思远
坐落于三峡库首的湖北省秭归县,以屈原故里闻名遐迩,但自古却是“巴山楚水凄凉地”。
曾经困顿于大山,如今迎来好日子。精准扶贫以来,秭归先后有72824人脱贫销号,贫困发生率从24.23%下降至0.09%,并于2019年4月脱贫摘帽。春节将至,记者走访发现,在生活转好、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当地群众奋斗劲头不减,依靠厚实的肩膀和扶贫的政策,上演着不同的精彩故事。
娶亲记
临近年关,三墩岩村曾经的贫困户、45岁的“单身汉”邓中平结婚了。
三墩岩村是磨坪乡有名的“单身汉村”。作为秭归县地理位置最边远、自然环境最恶劣的村庄之一,三墩岩村曾因三道绝壁山梁阻隔而与外界近乎隔绝。山路艰险、田地稀少、缺水缺电导致三墩岩饱受贫穷之苦。
邓中平父母长期患病。早年间邓中平常年外出务工,去海南割过橡胶,到河南下过煤井,走南闯北没少吃苦,却存不下多少积蓄。他也处过几个对象,但对方一听说他住在大山里,没一个愿意来。
穷则思变。2018年初,回村过年的邓中平发现,村里发生了大变化:村组通上了水泥路,电压不稳的小水电换成大电网,新建的大型蓄水池解决了缺水难题。
“留下来靠勤劳致富。”几经思量,邓中平决定在村里发展烟叶种植。在驻村扶贫干部帮助下,邓中平获得贴息贷款2万元以及技术培训指导,种植规模越来越大。邓中平说:“今年,23亩共收获7000多斤烟叶,刨去成本,净剩7万多元。比打工翻了一番。”
奋斗创业过程中,邓中平和同村女子向祖敏擦出爱情火花,两人2019年12月18日结婚。谈起新婚的感受,邓中平说:“家里上上下下都老了,要不要孩子还在和媳妇商量。但生活是向前的,幸福来得晚了一些,但还是来了。”
弃杵记
冬季是三峡脐橙的采摘高峰期,秭归县郭家坝镇文化村的橙农杨友翠却把用了多年的打杵丢到了一边。
在山区,对于常年在果园里爬高上梯的橙农来说,背篓和打杵是不可或缺的“神器”:人负重在崎岖的小路行走时,T形的打杵可以当拐杖;人停下来歇脚时,打杵放到背篓下面,人就可以得到休息。
近些年,秭归县将脐橙产业作为全县脱贫致富的第一产业,全县种植面积40万亩,产值近30亿元。
橙园是脱贫的希望,丈夫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农活靠杨友翠一个人。为了有个好收成,杨友翠对橙园管理十分上心,改种、修剪、浇水、施肥、防虫等工作一次不敢落下。“橙园在几百米的山坡上,壮劳力背肥料一次背一袋,我就背半袋。多跑几趟。”杨友翠说。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下一篇:一颗榛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