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广大干部职工和各行各业劳动者投身一线、舍身忘我、无怨无悔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在病房里、村口旁、夜幕下,一个个感人的身影都在用实际行动叙写着这个冬季泾川县最美的故事……
李宝红:千里驰援献爱心
张掖市和泾川县,一个在河西,一个在陇东。两地虽属同一省份,却相距近900公里。
2019年4月,李宝红和4名医护人员从张掖市出发,沿古“丝绸之路”东行,来到泾川县人民医院,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38岁的李宝红是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一位主治医师,从业14年的他在临床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来到泾川后,他积极组织全院业务培训,主动帮带学徒,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了同事们。在他的带动下,该院的电子支气管镜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忙碌了大半年的李宝红腊月二十六回到了张掖。原计划将两个年头的休假凑到一起多陪陪家人,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快速蔓延,远在千里之外的李宝红如坐针毡。大年初一,甘肃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李宝红立即购买了返泾车票,经过一天多时间的辗转,于正月初三8时回到了工作岗位。
担任医院疫情防控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参与制定方案、指导设立预检分诊、对发热病人鉴别诊断、穿上防护服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宝红冲在了最前沿。
面对着防护物资短缺、可能被感染的风险,李宝红显得淡定而从容。他说,我曾参加过甲流、禽流感等病毒的接诊,对这次冠状病毒也有所了解,只要做好科学的防护,应该没什么问题。
说起工作,他一丝不苟,谈到家庭,他有诸多亏欠。
父亲因大腿骨折做了三次手术,他不能陪伴护理;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也奔波于抗疫一线,儿子的家庭作业只能通过手机视频辅导;正月里跟家人道别时,得到的理解和支持让这位刚毅的汉子眼眶有些红润……
“作为医生,治病救人是我们的份内职责。”李宝红说,如果这边要选派医护人员去湖北支援,我会义不容辞,唯愿这次疫情过后,人间皆安。
薛世林:抗疫前线的“小白杨”
这两天,泾川县一位22岁的青年小伙“圈粉”无数,成了这个春节最走红的人。
他叫薛世林,是该县窑店镇东坡村人。2017年9月自愿报名参军,服役新疆某部队。2019年9月退役后考取公务员,成了新疆当地政府一名乡镇干部。
由于服役,这次是薛世林近三年来头一次回家乡过年,但是一场疫情阻断了他按时回疆的想法。
2月1日一大早,薛世林就响应中组部下发的国家公职人员暂时在自己所在地村(社区)报到并开展工作的要求,主动到村委会报到,协助开展交通劝导、监测登记工作。
薛世林的参与,对过往车辆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让东坡村监测点的防控工作井然有序。
“退伍不褪色,你是抗击疫情一线最闪耀的星。”2月2日,窑店镇党委书记吴生文发的这条信息及薛世林值守的三张照片,瞬间引爆朋友圈,大家对薛世林的评价也是满满的正能量。
“小伙很攒劲!”“真帅!”“向军人致敬!”……一条条发自肺腑的“点赞”让人暖心。
“军装虽脱,军魂永铸。”面对好评如潮的评价,薛世林却说:“我是一个兵,是部队培养了我,家乡养育了我,战‘疫’当前,理应保家卫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东坡村党总支书记胡亮亮说,这几天众乡亲都被小伙子的表现所感动,他给青年一代树立了榜样,也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90后的薛世林,正引领着这个时代最美的身影!
赵永利:舍弃小家保平安
“请大家排好队,拿出身份证登记信息,监测体温。”……2月9日,在泾川县火车站监测点,身着警服的赵永利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反复提醒着旅客。
今年36岁的赵永利是城关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平时承担着辖区内接警出警、消防安全等工作。他是同事眼中的好战友,群众眼中的贴心人。
作为警察,春节值班是家常便饭。赵永利说,从正月初二开始,他先后在县医院、城西收费站、火车站监测点执勤,平均每天监测过往行人500多人(次),主要承担防控宣传、信息登记、秩序维持等工作。
监测点上的工作需要24小时坚守,有时要值夜班,有时轮休时还要回单位处理一些警务,这段时间对赵永利来说,家和家人这两个概念变得有些陌生。
“妻子是县中医医院的急诊科护士,这几天也是加班加点昼夜奋战。”赵永利说,孩子无人照看,只能托付给亲戚,近半个月没见到他们了,妻子戏称他们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赵永利说,以前他周末值班时,妻子会领着孩子到单位门口看他,一家人在派出所门口相聚的画面很温馨。但自从这场战“疫”打响后,他们家大手拉小手的欢聚成了一种奢侈。
“维护社会治安本就是人民警察的职责。”赵永利说:“只要能守护好我们的这座城,保得大家平安,苦点累点不算啥。我坚信,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终会挺过去。”
牛小丽:战“疫”中的“铁娘子”
2月8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象征团圆的日子里,泾川县东街社区居委会主任牛小丽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了单位。
收拾完卫生后,她便开始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往监测点安排值班人员,收集汇总报送工作进展,给前来帮忙的志愿者分配任务,前往怡和家园、世纪花园B区对接业务……还没跑完,管委会通知即将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协调会,她回来后又开始整理资料,梳理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
会议结束已是12时40分后。电脑桌前,一桶方便面便是牛小丽的午餐,十几天来,这几乎是她的家常便饭。
13时,牛小丽开始对辖区37栋老旧楼进行摸排,看哪些楼宇之间能布设监测点。因为上午的会议要求所有居民小区次日起全部设立监测点,严格管控人员出入。
按照她的测算,还需增设15个点才能做到全覆盖。这些点上的工作人员哪里来?防护物资怎么办?警示牌什么时候做……一系列问题摆在了牛小丽面前。
等到方案拟定完上报后已经是18时30分。两个馒头、一袋榨菜早已搁在了牛小丽的办公桌上。“明天所有工作得全部到位,这些问题只能今晚加班解决。”
“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干劲,令人钦佩。”“她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迟,加班加点也是带头坚守。”战“疫”当前,牛小丽是同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铁娘子”。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卡,容不得工作有丝毫疏漏。”牛小丽说,虽然很累,但能为生活的这座城和身边的人做点事,感觉很踏实,也很幸福。(高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