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万余个党组织、13.7万余名党员,7万余名医疗工作者,3万余名公安干警和辅警,1万余名基层社区工作者和12万余名志愿者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布会上的5名讲述者,只是全市千千万万一线抗疫者中的代表。
市三院副院长白劲松:
980名医务人员
构筑生命健康的防护网
“截至目前,市第三人民医院(下称市三院)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分批治愈,实现确诊病例‘清零’,取得了‘确诊病例治愈率100%’‘危重病例抢救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医务人员零感染’的阶段性胜利。”市三院副院长白劲松的发言令人振奋。
这份成绩单,凝聚着市三医整个团队的辛勤付出,共有980名医务人员投入防控第一线,构筑了一张生命健康的防护网。令白劲松最难忘的,是全院职工“不顾生死、义无反顾”的精神。疫情发生后,市三院数百名医务人员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手印,主动提出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是他们不害怕,而是出于职责。他们中有很多‘90后’,在疫情防控一线展现出了勇敢、独立、坚强的青春形象。”白劲松说。
新亚洲体育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成林:
把群众放在心上
工作就没有干不好的
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离不开奔走在大街小巷的社区工作人员。官渡区矣六街道新亚洲体育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王成林就是其中一员。
面对疫情,每个人都会产生本能的恐惧。王成林学过医,他第一时间整理材料,提前培训社区工作人员,让大家打消顾虑积极申请奔赴一线。
1月29日,新亚洲体育城社区作为首批医学隔离区,封闭了星体花园北区13幢的1个单元。按要求,需尽快完成隔离区入户信息采集。这是个危险又艰巨的任务,王成林鼓励大家:“党员都不要退缩,我带头上!”他们挨家挨户敲门,安抚居民情绪,在最短时间内一起保质保量完成了22户64人的个人信息采集。他还带领工作人员开展“爱心代购”,尽量满足隔离居民的生活需求。体温监测、电话回访、消杀……事无巨细,都做得妥妥帖帖。社区工作人员还手写祝福卡、送鲜花、微信喊话,给居民带去温暖和定心丸。
“群众就是这样,辨得出真心,对社区的工作非常认可。我也深深体会到,把群众放在心上,基层工作就没有干不好的。”王成林说。
五华区护国街道办事处志愿者陈艳坤:
平凡的人们
给我最多感动
五华区护国街道办事处纪工委书记陈艳坤是疫情防控一线的志愿者代表。疫情发生以来,五华区共有1052名社区干部和数万名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一线,她参与到护国街道威远街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中。
排查、消杀、帮助企业复工复产……陈艳坤和同事们每天奔赴在一线,经常忙到没有时间喝水,但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听说社区防控物资短缺,长春剧院送来两大桶消毒水和一桶酒精;昆明剧院、五华区政协送来了口罩;吉康集团党支部每天安排两名党员志愿者参与社区排查;无物业小区值守缺人,瓜子二手车就派职工帮助社区值守;奈雪员工看到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在外面跑,就做饮料给他们喝……
“在40多天连轴转的防控工作中,每天都能感受到这样的温暖。就像最近老在脑海里回响的歌曲《真心英雄》所唱那样——‘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让我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现在昆明的春天已经来了,路边的杜鹃花悄悄开了,一切都在慢慢恢复中。”陈艳坤说。
红云派出所社区民警曹红兵:
需要什么告诉我
老曹马上就到
“过去一个多月的经历,是从警31年的我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挑战。”市公安局五华分局红云派出所社区民警曹红兵说。1月29日,他所管辖的耀龙康城小区确诊一名患者。这天本是他轮休的日子,接到通知后,他立即赶回岗位,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和工作人员一起顺利完成封闭隔离工作。
小区居民得知这个消息后,内心不免有些恐慌。依托“红云警务互动群”,曹红兵建立了“8栋3单元微信小群”,与居民保持信息通畅,在群里安抚大家的情绪。从那天起,他的手机24小时在线,一对一回复住户的每一个问题。他还发起摄影比赛,倡议大家拍摄窗外美景,居民一下子活跃了起来,逐渐放松了心情。
心理疏导和安抚问题初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又接踵而至。他继续通过微信群宣传:“需要什么告诉我,老曹马上就到!”他经常饿着肚子帮居民买这买那,还跑了好几家酒精生产厂,依照出厂价将宝贵的酒精合理分配到了每一户。
2月14日0时,小区解除隔离。很多居民纷纷向他表达感谢之情,让他深受感动。一位居民在群里发了一张人民日报“基层干部改造设计图”,这张图片把基层干部形容成三头六臂的超人。这位居民对他说:“这就是您的真实写照,谢谢您。”
新闻媒体一线记者张晓莉:
我有责任把看到的听到的
讲给所有人听
“在这次疫情中,我有机会见证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忘我逆行,聆听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作为记者,我有责任把看到的、听到的,讲给所有人听。”昆明日报记者张晓莉说。
大年三十这天,张晓莉第一时间赶到市疾控中心了解情况,因为工作人员太忙,采访没能顺利进行。她就一直守在国家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门口,最终“逮到”了一位从实验室走出来的工作人员,间间断断完成了采访。第二天,昆明日报刊登了“市疾控国家流感网络监测实验室24小时不间断工作 一份样本6小时可完成检测”一文,成为昆明最早关注到核酸检测的媒体。
也就是从那天起,她的工作进入到疫情防控报道最密集的时期。她探访了确诊病例隔离病房、急救转运负压救护车、医院预检分诊流程、采写了众多抗疫典型人物报道……从1月24日至今,她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平均每天采写3篇稿件,用5万多字记录了昆明疫情防控工作的方方面面。
让她最难忘的是2月14日,她在市三院确诊病例隔离病房采访近7个小时,亲身体验到医护人员的艰辛,让她对“白衣天使”这个词有了更多敬意。采访结束后,她收到隔离病区采访过的医生发来的信息:“你们很辛苦呀,天天往外跑,自己要注意安全。”让她感到很温暖。她把这场独特的经历写成了一篇4000字的稿子——《走开吧,病魔》,多家主流媒体转发,反响很好。张晓莉说:“我认为并不是我写得好,而是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的故事很感人。”
#p#分页标题#e#据悉,昆明报业传媒集团复工以来,全体采编人员奔赴一线,全力做好全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相关报道。一个多月来,集团各媒体平台累计刊发稿件3.3万篇,全市市属媒体发布相关报道4.5万余篇,为全市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记者 董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