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家具送货上门,却被告知签了假合同;花费数万元,却被诱导进了“美容陷阱”……遇到这些糟心事怎么办?3月13日,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发布2019年度山东省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典型案例,快跟记者来瞧瞧,可别再钻进这些“套”里。
等待交货,却被告知签了“假合同”
2019年1月28日,济南消费者冯女士在济南某木业公司订购门和家具。当日签订购货合同,交定金3万元,约定尾款货到付清。但到交货日期,木业公司却迟迟不交货,并称合同是业务员私刻公章所签,所收款项并未上交,无法履行合同,如需交货要重新交钱。
接到投诉后,省消协多次与公司法定代表人沟通调解,告知其应承担的责任。2019年6月12日,双方达成协议:木业公司与消费者冯女士重新签订合同,冯女士以前所交3万元定金有效,并承诺按新合同约定保质保量完成定制和安装任务。
培训机构擅停课,市民要个说法
2019年6月,消费者李先生和郭女士分别反映,其为孩子办理的8140元智力开发课程未结业,经营者即关门停业,剩余课程未妥善处理。消费者庞女士同样反映,其为孩子办理的5400元智力开发课程未结业,经营者要求转课。
平度市消保委调查发现,该培训机构因经营方向调整不再经营,停业前对大部分未结业课程做了处理,主要是折算剩余课程,介绍到其他培训机构学习等,上述三位家长因不满转课方式而投诉。调解中,消保委工作人员明确告知经营者,双方已形成合同关系,其擅自关门停业违反了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和解。
步步诱入“美容陷阱”,花费数万元
2019年3月,某品牌美容店声称参与问卷调查可获赠护理卡,诱导石女士购买面部护理年卡,首次消费2000元;4月,以入选某品牌形象代言人为由,交纳3000元“诚意金”;6月,又被推荐购买38880元的“蜜桃唇眉”护理项目,可以“兜财”“改运”。三次消费总计达43880元。
消协认为,美容院采用诱导、误导等方式诱使消费者冲动消费,理应承担责任。经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该美容院退还石女士美容费用共计32500元。
装修公司不履约,进度“一拖再拖”
2018年7月5日,王先生与菏泽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签订装修合同,原约定2018年11月7日完工的工期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5月29日才基本完工,实际超期202天。在此期间,其多次催促抓紧施工,该公司两任负责人分别与消费者达成协议,并签署补偿承诺书,但是始终不予履行。
经菏泽市消协核实,情况属实。公司现任负责人王某表示,由于公司面临倒闭,无实际赔付能力,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由个人先行承担赔付,请求消协帮助调解。最终装修公司共赔付消费者现金16260元,双方和解。
8000元眼镜频繁坏,全额退费
2019年3月,济南消费者修女士反映,其14岁儿子于2018年9月初在济南某配镜中心购买角膜塑形镜一副,花费8000元。11月初在清洗镜片过程中,左眼镜片从中间断裂成两半。经与厂家联系同意更换损坏的镜片后,右眼镜片又发生了同样断裂。
修女士要求换镜,但配镜中心以消费者使用不当为由,迟迟不予更换。经多次调解,配镜中心同意给修女士办理退货,并全额退还8000元费用。(本报记者卢虹)
扫码看详情
原标题:消费防套路 别掉“陷阱”里 省消协发布2019年度消费投诉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