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节奏。从疫情爆发起,一大批女性志愿者“逆行”,以巾帼力量撑起防疫“半边天”,成为战“疫”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作为扎根干部教育培训一线的党员,黄永香是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首批转战防疫一线者中唯一的一名女性志愿者。翻看她在夜深人静里记下的防疫笔记,哪怕是理性冷静的研究分析,也能捕捉到作为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
她记录下了不一样的战“疫”体验:出征迎战的沉着、破解居委逆行难题的探寻、新区防控高效组织的感叹、大后方温暖投喂的感恩、转战沙场的成长……
“病毒面前,没有一线二线之分,更没有谁是旁观者。”面对党员、教师、志愿者多重身份,黄永香深刻感受到,每种身份都是一份担当、约束和责任,只有努力把自身的个体融入到群体的脉搏中,在个体和身份之间找到共同点,同甘共苦、同频共振,才能获得最大的满足和认同,让个体体验更加深刻,让生命更具价值。
“分层分类+关键少数”
体力奔波+脑力思索
从党校到泥城,来回108公里,从接到集结令的那一刻起,从清晨到日暮,从风雨到天晴,黄永香和队友们就每天奔波往返在这条“战疫之路”上。
14个居委,46个小区,地毯式普查加驻点式指导,每个小区必须一一实地核验防控情况。“我们每天在基层一线碰到的问题很多,有的街镇还处于一级防控初级阶段,亟需口径统一、帮扶下沉。”
守住门,对泥城14家居委46个小区展开地毯式排摸。
为使指导更具针对性、有效性,白天,他们奔走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晚上,职业习惯又促使他们对基层社区防疫进行思考,对普查案例一一进行分析研究,为联防联控统筹决策提供一线实情和建议参考。
在社区布控方面,他们提出“分层分类+关键少数”的防控思路,将所有小区按照社区特点、防控能力等分为四类,分类管理,有效布控,严防死守封闭式管理防线:一方面加大薄弱点的资源及人力倾斜,另一方面在所有社区大力推行二维码、小程序等信息化技术支撑手段,努力缓解基层一线人工信息采集比对的高强度劳动,整合共享区域隔离管控通行许可信息,尽全力促使当时极其有限的防控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直面风险 温暖前行
在疫情蔓延、物资紧缺的初期,基层工作者既身处联防联控的末端,又处于直面潜在感染者的前端,肩负的责任很大,面临的风险和心里压力也不小。
“泥城镇有位居委书记,非常干练,对社区工作了如指掌。但就是这样一位风风火火的居委书记,在我们面前差点落了泪。”原来,在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时候,日夜身处一线的她最怕回家,怕自己感染,怕感染给家人孩子……
“她含泪说出隐含内心的担忧,其实这也是一线战‘疫’者的共同心声,我感同身受。家人是我们的软肋,不管在外面怎么冲锋陷阵,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人。”黄永香说,“那时候,最大的力量源泉是来自团队。因为和伙伴们在一起,有一种共同经历、相互帮扶、患难与共的感觉,尤其我是小组里唯一的女同志,处处受到队友的照顾,感受就更深。”除了一线团队的相互支撑,大后方党校领导同事的花样刷屏问候,各种爱心投喂,更让志愿者们感受到每日坚守的动力和温暖人心的力量。
管好人,争分夺秒赶制小区居民通行证。
转战沙场 期待春暖花开
随着疫情的发展,受区委重托,浦东党校成为机场转运志愿者大本营。根据组织安排,黄永香又从“内防扩散”转战到“外防输入”工作中,加入了党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组,继续投身大本营200多位志愿者的封闭式管理及服务工作中。
“只有将个人的微薄之力融入团队,才能感受到澎湃的力量,让个体的生命更加深刻、更有价值。”黄永香表示,“可能等到老了,牙齿都掉光了,回忆起这段经历,我仍庆幸成为其中一员。”
热爱生命、热爱运动,与新区机关跑团沐浴在2019上马的晨曦中
“一座有温度的城市,需要一个个有温度的团队;一个有温度的团队,需要一个个有温度的人,视团队为家,视自己为家之人,为之珍惜不负一草一木恩泽,为之奔劳不贪一针一线功利,为之付出不计一城一池得失,为之奋斗不惜一生一世光阴!”
在防疫日记里,黄永香写下了这段话。热爱生命、热爱运动的她,期待早日在花开处呼吸,在暖阳下奔跑,期待疫情早日消散,学校早日复课,学员早日到来。(黄永香供图)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