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首台10万千瓦汽轮机转子的故事
李铮
大唐集团高井热电厂
从天安门一直向西,在28公里外的北京西山脚下,永定河畔,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高井热电厂。步入厂区,左侧宽阔、碧绿的花草丛中,一根银灰色的转子整齐地陈放在黑褐色的大理石台座上,它就是国产第一台10万千瓦汽轮机组的高压转子。
作为中国大唐文化景观的国产第一台10万千瓦汽轮机组的高压转子
时间的镜头拉回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北京地区的用电需求量已经连续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电力日趋紧张。社会对电量的巨大需求,加之当年特殊历史时期的口号鼓舞,1958年6月13日,当时的北京市石景山发电厂将申请高井电站建设的报告上报给了国家水电部和北京市委。一周之后,石景山发电厂收到水电部的批示:“完全支持。”得到批示后,1959年12月,高井电站工程破土动工。
高井电厂建设初期
当时高井电站工程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一样,是我国前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前苏联援华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正当工程即将进入设备安装的关键阶段,1960年夏天,前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并且召回在华工作的专家。高井电站工程面临严峻的考验。中方总指挥在送别前苏联专家时铿锵地说道:“你们走了,中国工人也照样让1号机组按期转起来发电。”
国家电力工业史上第一台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作为国家电力工业史上第一台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其研发制造技术能力有限、建设条件落后,机组设计、制造加工遇到相当多的难题,很多疑难问题需要在安装调试的试验中得以解决,致使安装试验中数据采集工作极其繁重,调试、测量工作量非常大,技术指标非常严格。面对前苏联撕毁援建合同、撤走技术专家;面对三年自然灾害、建筑物资极度匮乏的重重困境,老一代高井人倔强地捧着设备说明书和图纸,凭着人拉肩扛的愚公移山精神,一砖一瓦的建设,实现了工程总指挥曾许下的“转起来发电”的誓言。
3号机组在高井电厂正式建成投产
1967年2月17日,国产第一台10万千瓦汽轮机组——该厂3号机组在高井电厂正式建成投产。3号机组投产36年以来,共运行272577小时,累计发电量2378815万千瓦时,工况运行的安全经济型一直处于我国同类机组的领先水平。2001年,获得全国10万千瓦级火力发电机组综合评比三等奖,2002年,获得全国10万千瓦级火力发电机组评比二等奖。
2002年,高井热网加热站工程正式动工,标志着该厂“两线一调整”战略的开始
供热改造,高压转子回装
2003年8月,为提高北京的空气质量,高井电厂将过去凝汽式汽轮机改为抽汽热电联产汽轮机,3号机组被改造为供热机组,成为大唐国际发电公司第一台改供热机组,并于2003年正式投入供热。3号机组汽轮机部分在机组供热改造中退役,国产第一台10万千瓦汽轮机就此光荣完成了历史使命,其投运期间良好的安全经济型也被载入我国10万千瓦机组的历史。
为了继承高井热电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治厂,重视安全的优良传统,对后来人开展厂情教育,高井热电厂决定保留这台汽轮机转子。这不仅是高井热电厂六十年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我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无论是入职培训,还是各类来厂参观调研活动,一睹它的风采已经成为固定环节之一,在静静的讲述中,聆听它的传奇故事,感受它的精神内涵。2012年,它获评中国大唐首届“大唐文化景观”。
虽然这台汽轮机转子不再转动,但是高井人前进的步伐没有停歇,企业发展的脉搏仍在蓬勃跳动,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仍在继续。
2012年3月29日,高井燃气热电联产工程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核准,共建设3台35万千瓦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供热面积1924万平方米,年平均发电量62亿千瓦时,机组效率和余热锅炉技术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该工程还与亚洲开发银行联手合作,以机组烟气二氧化碳为研究对象,配套建设捕集量为5吨/每天的示范装置,进行燃气电厂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研究,成为在全球首个燃气电厂开展CCS(碳捕捉)技术研究的示范项目。
2014年7月23日,高井热电厂积极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节能减排号召,关停全部燃煤机组。同年,工程“二拖一”、“一拖一”两套机组先后顺利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高井热电厂圆满完成一年“双投”的目标,开启了由“烧煤”到“燃气”的科学发展新时代。
#p#分页标题#e#自燃机项目建设到建成投产以来,高井人克服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企业业绩逐年攀升,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先后圆满完成了APEC、抗战阅兵、党的十九大、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及每年的两节、两会等重点时段的政治保电重任,树立了“情系首都,热暖京城”的企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