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咏秋与李俊骍
在我们的身边,子承母业并不少见,其中就包括医护人员的家庭。走在街头,他们是千千万万对母子中最普通不过的存在,但披上白大褂,因为特别的工作经历,他们的母子情虽不外露,却格外打动人。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家五代有十几位医生
毕业后他和父母一样披上了白大褂
母亲汪咏秋从医36年,是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儿子李俊骍从医4年,是同家医院的一名心内科主治医师。
汪咏秋出生于医学世家,从太爷爷那一辈开始就在奉化行医,她的爷爷汪时章是宁波市第一医院的前身——鄞县中心医院的院长兼外科主任。4年前,儿子李俊骍毕业,成为家族里的第五代白衣战士。
“也许是耳濡目染吧,爸爸妈妈都是医生,我从小就觉得我长大了就是要当医生。”李俊骍说,从小他跟着父母去医院,看到病房里挂满“医者仁心”的锦旗,就觉得这个职业很受人尊敬,一直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他想当医生,我们当然支持,我们家族里出了十几个医生了,我和丈夫也都是医生。”汪咏秋说,医生家的孩子没有普通人家照顾得那么精细,很多时候都是让孩子自己在家里,从小她也没给孩子报培训班学才艺,学习上更是靠孩子自己。
不过医生家庭的孩子也有个好处,就是小病小痛不用去医院。汪咏秋记得,李俊骍4岁那年得了肠炎发高烧,因为李俊骍外婆就是儿科医生,直接在家里挂了两天盐水就治好了。
4年前,李俊骍研究生毕业后参加了工作,90后的儿子和60后的妈妈成了医院的同事,如今一家子在饭桌上聊得最多的也是病人和医院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作为医生世家,汪咏秋一家聚少离多。汪咏秋的丈夫是另一家三甲医院的感染科专家,有抗击SARS经历的他每天奔忙在一线。儿子是李惠利医院24小时发热门诊的首批成员,从1月18日晚上开始,就在医院发热门诊工作,坚守了整整一个月。
“儿子去发热门诊前,他们科主任还专门给我打了电话。”汪咏秋说,作为一名医生,她非常理解和支持,医生就是做这个的,她鼓励儿子到一线去历练。不过,作为一个妈妈,面对突如其来又不那么了解的新冠病毒,说一点都不担心那是假的。
在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李俊骍一个班次要接诊几十位患者。刚开始因为1.87米的身高,大号防护服紧紧箍在身上,坐在椅子上休息时,身体也只能绷得笔直。后来医院专门找来特大号防护服,让他工作时身体可以舒展一些。
在发热门诊工作的那一个月里,李俊骍发现,平时做事雷厉风行的妈妈变得唠叨了起来。让儿子做好防护、好好休息、好好吃饭,电话里长长短短的叮嘱,总嫌不够。
李俊骍是个暖男,汪咏秋清楚地记得,儿子送给自己的第一份母亲节礼物是一本菜谱。
“我一直觉得亏欠儿子,因为厨艺不好,我平时做菜就是以做熟了为标准。所以我常说,退休了第一件事就是去老年大学报一个烹饪培训班。”汪咏秋说,在李俊骍上五年级那一年的母亲节,他和弟弟一起偷偷买了一份礼物:一本菜谱大全。这个礼物让她既意外又更觉得欠孩子很多。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本菜谱一直静静地躺在家里的书架上,因为工作忙,她也一直没有时间好好静下心来对着菜谱研究,去做更可口的菜肴给孩子们吃。
王玲敏和张鸣浩
护士妈妈送医生儿子援汉
“我担心,我害怕,但我从不后悔”
“我已经退休了,如果还在岗位上,我也一定会去。儿子,务必保护好自己,加油!”2月9日,浙江大学明州医院ICU医生张鸣浩作为宁波市援汉医疗队成员驰援武汉,上飞机前,他收到了来自妈妈王玲敏的微信,一位从业近40年的老护士流着眼泪亲自将儿子送上了“战场”。
出生于1983年的张鸣浩从医13年。去年6月,他举家搬迁,从黑龙江前来宁波定居。“当医生,尤其是外科医生,十分具有挑战性。换了环境,新压力也给我带来了新动力,实现更多的救死扶伤,这也是我从医的初衷。”
走进医院,穿上白大褂,张鸣浩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从小到大,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的妈妈王玲敏退休前就是一名护士。“妈妈上夜班时,我跟着一起去值班室睡觉。小时候不懂,但看到她和同事救人的样子,我就觉得他们很厉害!”
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他听从父母的建议,报考了医学院,加入了妈妈所在的医护队伍。毕业后,他成了齐齐哈尔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张鸣浩家饭桌上的话题就一直围绕着疫情。再加上妻子孙倩茹也是一名医生,两代人3位医护的心被紧紧揪住。
早在春节前,医院里就发出了志愿援助武汉的招募令,张鸣浩马上报名。不过,他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儿子虽然没说,但我和他爸爸心里都清楚,以他的个性,肯定会报名。”王玲敏没有直接问儿子儿媳,直到2月9日上午8点,看到拖着行李箱的儿子。
“当时,我的眼泪‘唰’一下就出来了。我舍不得儿子,我心疼他,但我不能阻止他。”王玲敏千叮咛万嘱咐,祈祷儿子平安归来。
在武汉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张鸣浩就和家里打视频电话。唯一和别家不同的是,难得的亲人交流时间,他们家却在交流病人病情。挂了电话,王玲敏时常久久不能平静。她知道,儿子向来报喜不报忧,真实的情况一定更复杂、更困难。有时候想着想着,她就担心地流下眼泪,辗转难眠。
好在这样的担心终于在3月28日结束了,张鸣浩所在的同济医院光谷院区E3-2病区患者清零,共收治新冠患者86人,其中危重症患者22人,治愈出院76人。
“黑了,瘦了,但成熟了,没想到儿子一下子就长大了。”从武汉回来后的张鸣浩让妈妈十分欣慰,王玲敏眼中的小男孩终于长成了男子汉,说话做事更加沉稳、有担当。
“作为一名母亲,我担心过,害怕过,但我从不后悔让儿子走上学医这条路。孩子们能平安健康,就是给我的最好的母亲节礼物。”王玲敏说。
宁波晚报记者孙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