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耸立的水塔
青山校区的红砖教学楼
你是否知道仪征青山镇有一座扬州大学曾经的校舍?记者昨在仪征青山镇跃进村采访时,了解到仪征真山镇正准备恢复江苏农学院原青山校区闲置校舍原貌,这里就是扬州大学农学院的前身。
记者实地探访,为你还原有关这座校区的故事。
大学办到农村去
青山校区原貌清晰可见
顺着村干部的指引,记者昨天驱车来到江苏农学院原青山校区闲置校舍。进入校舍,一座废弃水塔高高耸立,诉说着这处校园的今昔。
1971年7月,为响应“农业大学要办到农村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指示,当年11月28日,中共江苏省委作出决定,南京农学院迁至仪征青山,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2年1月,南京农学院教职工分批到达扬州。同年,一座拥有完整的宿舍楼、教学楼、养猪场和两百亩试验地的农学院落户在仪征青山。1979年,江苏农学院复校,分别搬回了南京和扬州。8年时间里,农学院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大的学术成果,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1992年,江苏农学院与其他驻扬的五所高校合并成立扬州大学,下设扬州大学农学院。原扬大农学院青山校址东、南两面紧邻跃进村大营、小营、候营三个村民小组,西至果园场圃,北临宁通高速南辅道,总面积约238亩,自1979年闲置至今,经扬大农学院委托交由扬大康源乳业代为管理。
青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山校区目前现存完好的建筑共16栋,倒塌房屋基础3栋,占地面积约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1982年,仪征化纤建设时临时租用了青山校区闲置校舍,之后一直空置至今。
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有校舍部分坍塌,墙体外挂有安全提示牌,提醒外人不要随便进入。过去的运动场地已经改造成田,试验用地已经租给当地农民种植农作物。如今,走在杂草丛生的学院路上,红砖建筑的教学楼和宿舍区彰显着年代感。虽然这些建筑物周边已是杂草丛生,但各功能区设置分明,比如在宿舍区周边就有厕所等分布。
校舍靠着村庄
校园无围墙相处很和谐
“校舍过去的房子都在,没有被拆毁,只是破旧或自然坍塌了,你们走一圈,能感受到校舍的全貌。”当地72岁村民徐德康告诉记者,自己家就在青山校区四五百米远的村庄,当时青山校区落户时,自己22岁,是一名电工,“学校申请临时用电,我还帮助他们接过电,今年我72岁,整整50年过去了。”
过去学生如何出行?徐德康告诉记者,当时,学校周边的道路都是石子路,四五米宽。学生从外地来校时,都是先坐车到仪征,然后从仪征坐公交来学校,学校不远处有个站台,学生就在站台下车。
徐德康说,在那个年代,学生闲暇时还帮助村民干活,村民也帮助学校的试验田耕田,平日会看见老师和学生都在试验田当“农夫”,村庄和学校之间没有围墙,村民在家里就能听到学生的读书声,村民和学生相处得很和谐。
徐德康告诉记者,青山校区旁边的村庄是仪征当地著名的果园种植地,“当时校舍旁满山遍野的桃子熟了,同学们跑到园子里摘桃子,被农民追逐的情景,至今我还能记得。”
规划已经出炉
打造扬大仪征科教园
如何恢复利用好当年校址?青山镇已与扬州大学达成合作意向,将在青山校区打造扬州大学仪征科教园,其中重要一项是对青山校区进行复原,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
“科教园的规划已经出炉,主要概况为‘一心’‘一区’‘四带’。”青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心即文化展示中心,主要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及影像资料展示青山校区办学历史及成就;一区即高效设施园艺示范区,未来将栽种示范果树、蔬菜新品种、为科教园区提供绿色果品和蔬菜;四带即教育培训拓展带、休闲景观带、花卉园艺观赏带、菜园梯田景观带,主要为科教园提供休闲旅游等配套设施。
今年3月,扬州大学农学院产学研基地在跃进村正式揭牌,一直以发展高效农业为导向的跃进村将全面嫁接扬州大学资源,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通讯员 凌玲 记者 赵磊 杨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