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茶、树下有草、草里养鸡,一片林子多项收益。疫情虽然暂时挡住了我外出务工的步伐,但只要勤奋努力,相信今年我家的收入一定会有保障!”近日,遂川县高坪镇禾坪村贫困户郭冬英看着自家的茶园,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去年4月28日,遂川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一年多来,该县在强化兜底保障、筑牢返贫“防火墙”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好“绿色牌”,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茶叶、井冈蜜柚、金橘等富民产业,既“锁”住水土,又鼓起百姓口袋,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唱响了新的增收致富歌。
筑牢返贫“防火墙”
今年春节刚过,遂川县巾石乡新安村村民邓仁金家便陷入了“经济危机”——一场大病,让他花去了近7万元积蓄,因治疗中用了一些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自付部分达5.44万元。得知他家的情况后,乡党委、政府立即展开调查,在确定邓仁金家很可能因病致贫后,立即将情况提交至县爱心基金管理委员会。最后,爱心基金给予了1.72万元救助金,解了邓仁金一家的燃眉之急。
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返贫,遂川县未雨绸缪,先行先试,在健康扶贫中增加了“第五道保障线”——爱心基金。对家庭经济收入较低,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易致贫返贫的,通过摸底排查、动态监测、拾遗补缺,提前采取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不等返贫后再补救,着力书写好脱贫攻坚的“下半篇文章”。
近年来,该县密切关注新出现的农村危房居住户及新增贫困户等“五类人员”,压实责任做加法、问题销号做减法、举一反三做乘法,经常性开展全员摸排,查找整户漏评和户内漏评人员,核查已脱贫人口的“缺漏短”项,在住房、就医等方面及时落实相关扶贫政策,确保“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阔步产业致富路
5月13日下午,汤湖镇南屏村茶厂内,南屏村驻村第一书记蒋敏和茶厂员工忙着收购新鲜茶叶。
南屏村是遂川县8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此前,村里坐拥4300余亩优质茶园,却没有一个上规模的茶叶加工厂、没有专业的制茶技术,村民们只能贱卖鲜叶。今年3月,从中国福彩中心派来驻村扶贫的蒋敏,经过反复思量、多方论证,抓住民政部实施产业扶贫的契机,争取到中国福彩中心扶持资金280万元,在村里建成了全县首个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新型茶厂。
为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收益,蒋敏还设计了一套分配模式,即每年拿出茶厂收益的40%,直接分配给全村所有的贫困户,剩下的60%按照4∶3∶3的比例进行二次分配,40%用于发展村集体的公益事业和茶叶产业,30%用于公益性岗位的支出,30%用于弱能失能人员的困难补助。
为让全县所有贫困户都顺利脱贫,遂川县通过建立“一领办三参与”合作机制,全面推行“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在乡村建设产业扶贫基地,以自主发展、反租倒包、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持续获得股金分红、劳务薪酬、土地租金等多重收益。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200户、3.58亿元,新增茶叶种植面积9680亩、油茶种植面积4.84万亩,5874户贫困户加入了光伏合作社。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有效引导15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人均可增收3.6万元;累计开发出河道保洁员、村庄保洁员、生态护林员等扶贫公益性岗位3030个,贫困户最高每年可新增工资性收入1万元。
激发内生新动能
为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遂川县唱响了党委政府引领、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自强奋斗的合力脱贫之歌。
在新江乡横石村,一支由县人民法院派出的扶贫工作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交口称赞。工作队由3名“90后”年轻干部组成,他们在做好扶贫各项工作的基础上,与村“两委”班子反复讨论,借助当地红色资源,打造了红六军团长征始发地纪念馆,在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同时,用红色故事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既让帮扶干部有干劲,也让贫困户有动力。为写好巩固提升文章,该县坚持做到志智双扶,两条腿走路。邓东云是草林镇唐虞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帮扶干部的激励下,他萌生了养殖山羊的想法,并远赴贵州学习养殖技术。经过3年多的努力,现已存栏山羊上千只,年收入超过6万元,家里不仅脱了贫,还盖起了新房。
与此同时,该县还大力开展感恩自立激励行动,将自治、德治、法治结合起来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增强贫困群众主体意识,防范“养贫助懒”,对因懒惰等不良习性致贫者将其纳入诚信黑名单。(刘祖刚 记者 杨建智)
(责编:毛思远、邱烨)
下一篇:习近平的扶贫故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