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事与疫情叠加的情况下,中国专家团克服多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培训伊拉克医务人员近1000余人......”5月21日下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艾河旭在线上分享赴伊抗疫事迹。
线上宣讲
线上分享援伊抗疫成果
近300名广外师生参加了此次线上宣讲会,艾河旭在介绍工作开展情况时说:“专家团队3月8日到达使馆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馆党委的领导下展开工作。”
他提到,最初的几天,专家团队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52天来,专家团队共进行了18场官方会谈,开展了27次视频培训和面对面交流指导;8次到医学城综合医院及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科室进行临床指导;深入全国9个省区实地指导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遍及大半个国家;开展了15场中资企业员工的新冠肺炎知识讲座,直接受益人数达800人,远程视频覆盖达1.1万人。
艾河旭指出,中国在全球抗疫中为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爱心援助,表明在关键时刻,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国从不缺席。艾河旭从我国的制度优势、理念优势、医疗优势以及领导优势四个维度,分析疫情防控中的制胜法宝。
艾河旭在当地医院(右一)随同翻译
半夜常被爆炸声惊醒
疫情暴发时就思考自己能借助专长做点什么的艾河旭,被一通电话带到了一线“战场”,“能用专业知识为全球抗击疫情作出贡献,我感到非常荣幸。”
3月7日,艾河旭踏上了飞往巴格达的航班。在到达当天,营地附近就传来骇人的爆炸声,外出需要全副武装的保卫护送、半夜不时被营地外的爆炸声惊醒,这是中国专家团在伊拉克执行任务时的日常。
此次前往伊拉克,艾河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团队专家的翻译工作,并同时协助完成改造实验室等基础任务。然而,大量的医学和机械术语成为了艾河旭面临的一大难关,此外,艾河旭还面临伊拉克口音适应方面的挑战。伊拉克有5种方言,而他所熟悉的是阿拉伯语标准语和埃及方言。艾河旭常常利用回到营地休息的时间进行“充电”,“我会仔细阅读国内外文局整理出的涉新冠肺炎词汇表,法语的翻译我也拿来参考了。”
艾河旭(右二)在CT实验室
中国专家团队此行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协助伊方医院建立核酸检测试验室,然而据专家团队判断,此时疫情已经呈多点暴发趋势。为了尽快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必须在48小时内将一个会议室改造为基本合格的实验室,但由于时间紧迫,且存在一定的改造难度,本以为目标难以达成:“我们一开始都不相信能改造成功,但验收时,虽然不是完全符合规范,可作为一个检测的实验室,它的功能是已经具备了!”这让艾河旭喜出望外。
“之前看新闻时就感到这里的形势严峻,现在来到了才知道确实不易。”由于需要经常出入隔离病房和生化实验室,必须穿戴上防护服、护目镜、2层口罩和手套,“非常热,有时候会喘不上来气。”因为长时间穿戴防护用品,他的脸部曾经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出血。
艾河旭表示,希望能把这份为国出征的自豪感带给学生,更希望他们未来也有机会亲身感受。“在学好外语的同时,要勇于运用自身的优势在不同领域发挥特长、为社会多作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钟哲 实习生 王思涵
【通讯员】杨欣 欧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