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架起结对帮扶之桥 助力汪清县脱贫摘帽——记延边州东西部扶贫协作先进人物曹敏杰
2018年,曹敏杰从宁波来到汪清县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两年来,他视汪清县为家乡,把贫困户当亲人,谋精做实,架起了宁波市北仑区和吉林省汪清县结对帮扶之桥,助力汪清县摘掉贫困县帽子。
自从2018年4月25日,曹敏杰随同宁波帮扶工作队进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后,便一头扎进了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国家扶贫试点县、吉林省深度贫困县汪清县,走遍了74个贫困村深入开展调研,了解致贫的根源,谋划减贫的途径。在他的协调推动下,远隔千山万水的东北山区的汪清县和东海之滨的北仑区成了“好亲戚”,两地高层互访频繁,帮扶工作决策快速;东部派遣挂职人才75名;争取东部财政援助资金2亿多元,募集社会帮扶资金物资2220万元;两地结对街道乡镇9个,村村结对5个,村企结对14个,学校结对6个,医院结对2个,两地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帮扶工作及成效得到当地干部群众高度肯定和广泛好评。2019年4月1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汪清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资源枯竭地区产业发展的滞后,是汪清县经济欠发达的主要原因。在调研过程中,曹敏杰发现作为汪清县主导产业的黑木耳产业发展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做大做强做精做优黑木耳产业,对汪清县贫困户脱贫致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汪清县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把发展黑木耳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重点,以工业思维实施整体布局,大手笔狠抓落实,同时又以绣花功夫破解特色产业发展难题,小切口精准施策,是曹敏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曹敏杰(右二)与当地扶贫干部一起调研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情况通过深入的谋划布局,与县扶贫办和各乡镇的反复磋商,三年来宁波援建资金累计实施26个黑木耳产业项目,投入援建资金1.22亿元,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在汪清落地生根。伴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的落地开花,汪清木耳再次搭上时代快车:现代化的木耳育种、菌包生产及加工企业相继落成,小农户的“摆栽”逐渐融入标准化、品牌化的产业链条中去。时隔18年,汪清县成功举办第二届黑木耳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来汪清调研指导时,对宁波帮扶汪清黑木耳产业发展的做法与成效表示充分肯定。
针对汪清县教育和医疗领域人才长期不足带来的发展困扰,优先推进扶智工作,曹敏杰协调两地卫健系统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在设备、资金、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统筹兼顾,齐头并进。
根据学科建设需要,曹敏杰与后方反复沟通,根据汪清医疗卫生学科建设需要,先后协调选派13个学科、40名专家开展援医帮扶,言传身教帮助开展新项目新技术,取得了68例汪清县医疗领域的首例技术项目,填补诸多技术领域的空白。挂牌运行泌尿外科中心和消化内镜中心,推进两地搭建远程会诊系统,让当地老百姓“零距离”享受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汪清县人民医院院长朴辉日深有感触:“对同样是县级人民医院的北仑区人民医院结对帮扶汪清县,一开始我有点想不通。但是北仑区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精准帮扶和支医专家的无私奉献,让我从内心深处感到信服。”截止今年4月底,共协调两地选派88名人才进行交流学习,组织支教、支医团队开展培训讲座30多场次,受训人员2000多人次,助力汪清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地留下一支“永不撤退的队伍”。
曹敏杰(左二)在调研汪清县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建项目根据汪清贫困群众需求,曹敏杰主动对接东部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资助学、慈善公益、医疗救助、志愿服务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策划“情系延边州,携手扶贫日”助推东西部帮扶协作活动,动员北仑区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十九大代表胡朝霞和全国学雷锋标兵陈军浩先后率队参与社会帮扶。汪清县鸡冠乡使用帮扶资金购置垃圾清运“小绿车”推动贫困户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新华社以“”小绿车’带来脱贫思维大转变”为题予以登载。
慈善、残联、妇联、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及逸盛石化、怡人玩具(德资企业)、宁波美博等企业捐助农特产品深加工项目、救护车和车载急救设施、录播教室及爱心物资。截止今年4月底,汪清县共接受宁波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物资2220万元,已签订捐赠协议或达成意向的资金物资1500万元。北仑慈善对口帮扶项目获宁波市公益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项——第五届“宁波慈善奖”慈善项目奖。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曹敏杰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帮扶工作组组长,曹敏杰始终注重挂职干部人才自身作风和形象建设,反复强调工作队员作风建设、安全规范和纪律要求,强化“为宁波代言”意识,全组队员始终保持奋发向上、无私奉献的昂扬斗志。面对当前脱贫攻坚新形势新任务,曹敏杰正带领全体工作组成员,务实奋进,创新有为,全力助推汪清县巩固脱贫成果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