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固原5月26日消息(记者许新霞 通讯员张兰、马玉)5月中旬的一天,走进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团结村高维刚家的蔬菜大棚,一股热气扑面而来,63岁的高维刚正忙着给西红柿搭架。算起来,高维刚移民到团结村已有10年。让人想不到的是,种菜能手高维刚以前是个铁匠。
“2003年,我还住在张易镇石嘴村,村里共有四十几户人,住的都是土坯房。我是村里唯一的铁匠,打铁的手艺是从我父亲那传下来的。村民用的钁头、锄头都是我打的,一年能赚点零花钱。”高维刚说。除了打铁,他还种了几十亩山地,胡麻、豌豆、马铃薯轮换着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收成的好坏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那时住在山上,山大沟深,一下雨就发洪水,娃娃上不了学,等啥时候雨停了、路干了才敢让娃娃去学校,村里的妇女连自行车都不会骑,汽车就更少见了。”回想起搬迁前的情景,高维刚一脸苦笑。儿子要结婚,儿媳妇想要在城里买房,可自己的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没钱帮娃娃,也不能拖累娃娃啊!”高维刚说,当时心里真是焦急又无奈。
高维刚查看蔬菜长势(图片由固原市委宣传部提供)
2009年,移民搬迁的春风吹到了石嘴村。高维刚瞅准机会,成了第一批移民三营镇团结村的村民。
团结村鼓励移民发展日光温棚和畜牧养殖。高维刚“盯”上了蔬菜种植,政府帮扶力度大,除了自己吃还能拉到集市上卖,一举两得。
大棚是当时流行的“半面棚”:一面土砌墙,另一面搭建钢管拱顶,覆盖塑料膜,用草苫子保温,宽敞又明亮。灌溉有蓄水池,每周统一放一次水。高维刚的两棚蔬菜2012年共收益1万多元。他一盘算,这可比打铁赚得多多了。
尝到甜头后,2013年高维刚决定扩大规模。他一口气包下了14个大棚,却又碰了一鼻子灰。由于缺乏经验,大棚草苫子铺设不足,突逢霜冻,14棚蔬菜冻死了9棚。当初为了种菜、铺棚买的拖拉机、刨刨机因为这次霜冻也只能转手卖给别人抵债,一共损失七、八万元,还欠下了别人的工钱。“赔钱也不全怪天气,还是咱技术不到位。”认识到位的高维刚又把目光转到了先学习种植技术上。
2017年,高维刚被确定为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政府贴息贷款5万元,手里有了钱,想法自然也多了起来。用高维刚的话说就是“不管走到哪达,都要自己动弹,政府这么帮咱们,自己也要争口气。”
学习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高维刚拿出了“打铁”的精神。村里举办的蔬菜种植培训会,他一次也没落下,还去银川等地的日光温室示范村学习观摩,回来后用心实践。
怎样沤出来的地肥?西红柿的黄化卷曲病该用什么药?果蔬挂果率低怎么办?几年下来,高维刚已经成了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地里沤肥是最费事的,但只要沤过一次,三年都不用再施肥。这两个大棚沤肥时仅玉米杆就用了3300公斤。两个大棚一共挖了66个种植槽,每个槽长10米,宽0.8米,深0.8米,一个槽沤50公斤玉米秆,再加麸皮、尿素、化肥和水,踩烂翻匀。“这上面种出来的菜,美得很!”说起自己的种植经验,高维刚满脸自豪。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高维刚慢慢在大棚种植方面摸索出了经验。
“今年的西红柿一斤可以卖到3元,从一月份挂果开始,除去日常费用,一棚下来收入近万元,我还种了一棚韭菜,收入近6000元,打算赶在明年春节前再种一棚西红柿,可以倒个茬,过年时能卖个好价钱。”
菜种好了,日子也慢慢顺当起来。逢集,高维刚一大早就骑着三轮车把摘好的蔬菜拉到集市上去卖,不到中午就被菜贩抢购一空。“现在家里吃的用的,孙子的日常开销,冬天烧的煤,夏天吃的菜,都不用娃娃们操心。咱不拖累娃了,还能给帮衬一把。想着把我打铁的手艺重新拾起来,做个打铁炉,趁着还能动弹,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种了十几年菜的高维刚,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3间敞亮的大瓦房,去年又在院子的东面盖了3间彩钢房。两个儿子也都娶了媳妇,自己每天种种菜、哄哄孙子。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现在就真真切切地摆在眼前。回想打拼的经历,高维刚内心充实又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