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济南2月10日电(记者袁军宝)至2月7日,山东省已有五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共500余人奔赴湖北疫情防控一线。他们肩负使命,无畏危险,逆行而上,在守护生命、与疫病搏斗的日日夜里,留下许多让人动容的故事。
(小标题)别样的“战地”生日
“闺女,今天是你生日,你答应妈好不,一定给自己煮碗面吃……”2月3日一早,宋文玉的妈妈在电话里反复叮嘱着。
宋文玉是威海市中心医院首批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离家已有十余天,来到湖北后她已忙得不分白天黑夜,更没记得自己生日。“妈,我一定吃!”为了不让老人担心,宋文玉连连答应。
“战场”上的宋文玉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整个人显得很笨重。“不过,我现在戴着三层手套也能稳稳扎针了,就是每天鼻梁被压得特别疼,感觉马上要破皮了。”她说。
由于不能有家属照顾,医护人员就成了病患的“家人”。有一天,宋文玉在病房里发现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表情异样。她上前询问,但老人当地口音很重,憋红了脸解释一通,宋文玉才明白老人大便了。宋文玉等医护人员赶紧一起给老人清理,为他换上新纸尿裤。
一天忙碌的工作结束后,宋文玉常累得腿发抖,她就蹲在地上跟丈夫视频匆匆报个平安,用视频“扫”一眼儿子,“不敢跟孩子视频,不然一家人都得以泪洗面”。
宋文玉说,苦累都不算啥,每天听到的感谢会给她无穷力量。有一天,一位阿姨含着泪跟她说:“姑娘啊,谢谢你们大老远过来帮助我们,山东人真好啊!”宋文玉心里暖极了,回答道:“不用客气,咱们都是中国人。”
生日那天,宋文玉回酒店没多久,便传来一阵敲门声。原来,是同事带着蛋糕来给她过生日,还有酒店师傅做的一大碗热腾腾的长寿面。宋文玉边吃边哭,先让“战友”给她拍张照片用微信传给了妈妈。
(小标题)舅舅帮她剪掉长发
2月5日,淄博紧急抽调13名医务人员,组成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星夜出发,驰援武汉,淄博市张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姜童也随队出征。
在淄博等很多地区,有“正月不剃头”的习俗,特别是舅舅很在意这件事。但1月28日,一接到入选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后,姜童就毅然决定剪掉及腰长发。
“可降低传染风险,也更方便穿脱防护服!”姜童说,她特地找来自己舅舅给的,“留了10年,一直舍不得剪,这次一下剪掉60多厘米,为了战‘疫’,没啥可惜的!”
1981年出生的姜童,是张店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副护士长,作为急诊“老兵”,她已在急诊一线奋战15年。当得知淄博市需要医护人员支援湖北时,姜童第一时间报名。
1月26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姜童庄严写下入党申请:“2003年非典时期,我还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兵,那时候业务骨干和共产党员们都是一马当先,走在最前列。而今,我也有较为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了,希望能担任抗击疫情的任务,参加疫情病区的一线工作。”
(小标题)不怕苦的“90后”男护士
威海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全璟是个“90后”,主动请缨成为山东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员。1月25日,他来到千里之外的黄冈市,经过两天的休息培训,28日晚正式进入阵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重症护理组。
相比普通病房,重症护理区的氛围更加紧张和严肃。这里不少患者都因并发症失去了意识,清醒的患者也因为病痛没有多少力气。全璟说,护理人员就是他们身后的“清醒剂”和“打气筒”,尽全力为病人守好生命最后防线。
量体温、测血压,全璟等医护人员帮助病人们翻身洗漱、吃喝拉撒,时不时还要问问是否憋气。他说,这里不分“男”和“女”,只有一群战士。
全璟的“装备”非常专业,但穿起来、用起来总让他感觉别扭:防护服里三层外三层,走起路来憋得慌;需要戴三层手套,采血输液总觉得难受。上了“前线”,他们需不吃不喝不上厕所,4个小时下来护目镜里全是凝结的水珠,防护服里更是一身汗。
在全璟看来,最难熬的还是晚上,由于怕污染也怕出汗,他们不能在防护服里穿太多衣服。近日黄冈的气温只有零摄氏度左右,没有暖气、不允许使用中央空调,只能靠着“小太阳”取暖。但为了保护防护服,也不敢靠太近,“再冷,也得忍下来”。
1月29日,全璟遇到很让他高兴的事:前一天送进重症监护病区的一位病人,经过治疗和看护,呼吸顺畅了,病情明显好转。“情况很不错,咱们加油!”隔着口罩和面罩,全璟对着病床上的大叔“喊”道,心里比过年还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