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赵鸿飞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港大深圳医院发挥深港合作的独特优势,快速建立疫情防控制度、防控指引和防控标准,有序面对疫情。无论是前线的医护人员还是后方的行政保障人员,港大深圳医院深港医护团队同心抗“疫”,他们共同谱写了一段感人的“深圳故事”。
携手抗击疫情,“24小时都是深圳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港大深圳医院按照各级政府统一部署,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作为最重要工作落实。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作为深圳市疑似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港大深圳医院筹备了5个观察病区共80张病床。该院建立起发热病人筛查、医疗救治制度,强调救治工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加强培训,防止医务人员感染。
1月2日,该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不明原因肺炎及院感防控的通知》,1月10日,该院接诊深圳及全省首个确诊病例。1月23日,该院正式成立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小组。从2月4日开始,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教授每天早上8:15准时在户外主持医院抗疫检讨会,持续完善医院流程和细节。2月8日,香港特区政府公布“内地入境香港人士需强制检疫14天”,卢宠茂带领一批香港医生选择了“逆行”,他带领深港医护团队全情投入到深圳的抗疫工作。最高峰时期,留守港大深圳医院的香港医生达到31人。
“以前我白天是深圳人,晚上是香港人;现在我24小时是深圳人”,卢院长笑着说。从2月8日开始“安家”在医院办公室,卢宠茂坚持了3个多月。2月14日,卢宠茂与团队发布了精心制作的“自制口罩DIY”视频,帮助深港市民解决口罩匮乏的难题。当天晚上,该院后勤工作人员加班“做手工”、自制面屏,香港管理团队也积极加入到工作中。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病毒”,卢宠茂说,“在抗击疫情期间,深港医护纷纷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第一时间返回医院坚守岗位,守护深圳市民健康”。
携手多家医院合作,为深圳系列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2020年1月1日,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主管刘飞龙顾问医生正式履职,这位年逾60、曾在香港联合医院工作的急诊科专家,刚“上岗”不久就遇到“疫情突发”,他选择了留在深圳驻守医院,全身心投入到繁重的急诊和发热门诊工作。
得益于刘飞龙丰富的急诊管理经验,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处置及时且得当,发热门诊有序收治患者。1月10日,一对到过武汉的老夫妻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急诊科就诊。1月11日凌晨,他们被港大深圳医院转送到深圳市定点救治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治疗。1月14日,港大深圳医院联系老夫妻的女儿的婆婆(没有武汉旅行史)入院检查。至此,这起新冠病毒传染性研究环节中的关键人物出现,为后续深圳一系列防控措施的设立提供了参考。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的体现,也是深圳数家医疗机构成功合作的成果。
疫情无情人有情!港大深圳医院急诊科、发热门诊和急诊新冠肺炎普查服务向普通市民和港澳、外籍患者每天24小时开放,利用英文咨询热线(0755-86913366)为患者提供服务。对于在深圳无法前往香港及回国的港澳台及外籍人士,该院普通门诊和国际医疗中心提供全面的看诊,除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和内镜中心仅保留急诊需求外,其他门诊均提供服务,针对部分因特殊时期无法前往香港进行定期产检或生产的孕妇,该院国际医疗中心产科也提供相关服务。
守好防线,助力复工复产!
陈浩伟教授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健康管理部及华为荔枝苑社康的主管。他是英国爱尔兰皇家内科医学院荣誉院士,加拿大皇家医学院荣授院士。2016年,他放弃了加拿大优厚的工作待遇和舒适的生活,选择来到港大深圳医院,负责管理医院健康管理部和华为社康中心。
疫情爆发初期,陈教授正在加拿大休假,听说国内医疗物资紧缺,他马上自掏腰包,发动家人购买N95口罩。2月4日,他从加拿大赶回了深圳。他的行李箱里除了几件衣服,装的全都是口罩。从加拿大回国的陈浩伟顾问医生第一时间参加了抗疫工作,返回工作岗位后,他立即去支援急诊发热门诊,他连续多日每晚8小时夜班,一天只吃一餐饭。华为荔枝苑社康余周伟医生说:“陈教授已经58岁了,他穿着防护服连续夜班工作8小时不吃不喝的样子,让我们钦佩和感动。”
港大深圳医院还积极助力复工复产。抗击疫情工作启动以来,港大深圳医院华为社康中心做好社区三位一体协同网格化管理的同时,为坂田街道荔枝苑社区万余名居民提供抗疫健康保障。3月27日,港大深圳医院驻点皇岗口岸;4月10日,进驻深圳湾口岸,为往返深港两地货车司机提供采集核酸标本及检测服务。6月9日起,该院启动跨境学生核酸检测绿色专场,助力往返深港两地学生安全复学复课。“深港同胞血缘相亲,守好第一道屏障,我们责无旁贷。”港大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