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根本之策。自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浙江丽水与巴中在产业协作方面携手并进,实现优势互补。茶叶、杨梅、电商、双创园……仅2019年,全市招商引资企业17家,共建产业园3个,采购、销售结对地区特色农产品近7000万元。一个个鲜活的产业,见证着丽水与巴中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之路,也见证着巴中脱贫攻坚之路。
扶贫援建 聚“椒”农品双创园
主人翁:青田—平昌
事件:建设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成立全国首个青花椒交易中心
6月22日,走进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一股股麻香味儿扑鼻而来:眼下正是青花椒的采摘时节,连日来,不少种植户将自产的青花椒带到交易中心进行线下交易,高品质产品吸引了大量客商前来采购。
2019年6月27日,乘着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青田—平昌东西部扶贫协作农品双创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该产业园是经浙江青田、四川平昌两县共同确认的扶贫援建帮扶项目,占地100亩。
“青花椒交易中心作为全国第一家青花椒交易场所,初期主要进行青花椒及相关产品现货交易和基于现货交割的产能预售交易等,对平昌青花椒进行平台化集中销售,构建‘互联网+’产销新模式。”平昌天府商品交易所青花椒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其坤表示,通过一年的运行,该中心建立了直供基地,整合农资农具市场,与国内知名终端企业达成常年供货协议,与四川百日场商贸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切实解决了青花椒“一站式”购销问题,为实现青花椒产业链盈利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平昌预计产鲜椒5万吨,产能较2019年翻倍,预计总产值突破5亿元。大量青花椒上市,好的销售渠道最重要。农品双创产业园年交易加工鲜花椒可达10万吨以上,让平昌县104个贫困村10744户35940人从中得到实惠。“农品双创产业园开业后,我们对花椒产业相当有信心,再也不愁销路。”平昌花椒业主王勋表示。
青花椒质量提升,离不开技术。青田挂职平昌县委常委、副县长潘娅红介绍,自青田、平昌两地结对以来,通过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平昌每年都会开展多期青花椒产业发展专题培训会,邀请专家授课,对青花椒生产管理技术进行实训。“今年将陆续开展4期花椒栽培技术培训,全年计划培训2000人(次)左右,努力实现花椒种植户户有一个技术‘明白人’。”
今年,平昌、青田两地将进一步建设园区内农产品交易市场、青花椒研发中心、冷冻冷藏加工车间,完善园区水、电、路、管网等附属设施。拟申请帮扶资金230万元建设青田·平昌青花椒清洁加工生产线,促进花椒精深加工研发培育。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将向贫困户免费提供色选服务,年花椒色选量10万斤以上,实现对花椒精准分级包装,让种植户在销售中获取更多利益。
农旅融合 开启“梅”好生活
主人翁:缙云—南江
事件:缙云助力南江杨梅园改造提升,全县杨梅产业园规模从300亩发展到6000多亩
又是一年杨梅成熟的时节。6月20日,浙川缙云—南江第六届杨梅采摘节在红光镇黑池村浙川东西部杨梅园开幕,来自南充、广元、汉中等地的3万多名游客欢聚一堂,观光、采摘,不亦乐乎。
“这是我连续第三年来参加杨梅采摘节了。今年的杨梅更大更甜,而且非常多。”从南充市仪陇县过来的游客潘立涛,采摘杨梅有一套心得,“越黑的杨梅越甜。我还要再摘几篮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游客忙,黑池村村民也不闲着:或摘杨梅,或卖杨梅,或在农家乐帮忙。“杨梅采摘节开始后,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今年杨梅节正好跟端午节挨着,我就在家门口卖粽子,自包自卖。”贫困户刘琼说,一天卖100多个不成问题。杨梅产业的发展,黑池村贫困户均受益,户均增收3200余元。
“这是南江县红光镇刚上市的中国最晚杨梅、中国富硒杨梅、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成果杨梅,味道甜美,欢迎采购……”为了更好打开杨梅销路,红光镇镇长严寿乔亲自上阵,一起直播带货,开发线上销售新渠道。
黑池村党支部书记梁勇看着红彤彤的杨梅园乐开了花,为了筹备本次杨梅节,他已经忙了半个多月。“这棵树,起码可以摘100多斤杨梅,30元一斤,总共可以‘摘’3000多元,简直就是‘摇钱树’。”
今年,整个杨梅园,进入盛产的杨梅树有300多亩,产量可达7万斤,产值突破200万元,再加上旅游门票收入,预计今年收入250余万元。
产业扶贫是最长远、最有效的方式。借助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风,杨梅产业正逐渐成为红光镇的支柱产业。结对以来,缙云县发挥杨梅大县优势,为南江杨梅园改造提升送人才、送技术、送资金、送树苗,目前,该县杨梅产业园规模从原先的300亩发展到了6000多亩。
“2018年底移栽的大树已开始挂果,等到2022年黑池村及周边乡村6000亩杨梅全部投产,整个产业链价值将突破1700万元,未来可期。”缙云县挂职南江县委常委、副县长汤碧荣介绍。
结对帮扶以来,缙云—南江围绕“旅游+”经济发展模式,每年举办杨梅采摘节,通过节庆活动和营销推广,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建设杨梅气调冷库,拉长杨梅销售期,实现错峰上市,“红光杨梅”区域品牌逐渐打响。
“触网”升级 特色产品飞出大山
主人翁:遂昌—通江
事件:探索出“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新路径
“网上有很多客户下单,我们正在加班赶制,完工后将通过物流把绣品寄给客户。”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通江县《巴山剪纸》项目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负责人李亚雪介绍,通过开网店、发朋友圈等方式,巴山剪纸、蜀绣等非遗扶贫工坊项目的订单越来越多。
6月13日至6月19日,通江县举办了首届“非遗购物节”,有5家实体店、20余种非遗产品参加此次活动,涉及传统技艺、美食等5大类非遗项目。此次活动以网络平台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切实增强通江县非遗扶贫工坊的持续运营能力,推动“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以电商为媒开展“非遗购物节”是通江大力开展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自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浙江丽水—四川巴中两市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产业帮扶培育内生动力,不断凝聚巴中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探索出“新农人+市场化+全链条”的电商扶贫新路径。
#p#分页标题#e#“通江银耳、青峪土猪、巴山土鸡等都是优质农产品,但因交通不便、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常常‘养在深闺人未识’。”通江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来自浙江省遂昌县的扶贫干部将发展电商作为通江脱贫的不二法门,通过调查走访、招商引资、理顺机制,引进浙江电商,盘活电商经济。
电商扶贫,渠道是关键。面对通江乡镇村站点多、有效运营少的现状,通江充分利用浙江优势资源,成功引进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同时引入赶街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实现“服务下乡”和“村货进城”的双向链接。
“我们打造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就是希望县、乡、村的一些农特产品能够‘走出去’。”巴中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通江区域负责人程晓东介绍,同时通过赶街小程序、微店、拼多多、淘宝等平台,把符合互联网标准的通江农特产品进行线上销售。
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球,通江本地电商企业积极发挥优势,为城市居民配送肉菜米面等生活用品,累计销售22114单44.22万元,赢得了通江老百姓的广泛赞誉。据初步统计,自2018年以来,通江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线上销售农产品1.2亿元,带动线下销售3.5亿元,助力85个贫困村和45848名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结对帮扶 茶香溢满脱贫路
主人翁:松阳—巴州
事件:建设五彩生态体验茶园,是巴州区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地项目
6月22日,在巴州区天马山镇寺岭村五彩生态体验茶园内,几位村民对茶苗进行夏季管护,除草、施肥、排水……忙得不亦乐乎。
寺岭村一直以来都有种植茶叶的传统,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加之基地分散、规模不大、没有品牌,经济效益一直不好,茶叶也卖不出好价钱,茶农们纷纷外出务工,茶树因缺少管护,茶山变成了“荒山”。
浙江丽水松阳县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十分利于茶叶生长,茶叶作为松阳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以茶为媒,松阳县把发展巴州茶产业作为重点扶贫项目。
2018年11月,一辆辆从松阳县运送茶苗的大卡车驶进天马山镇寺岭村、茶园村,意味着松阳县和巴州区的茶园扶贫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浙江松阳茶商王春生投资建设,在位于海拔760-1100米的寺岭村和茶园村租赁土地,建设集优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茶文化旅游观光、电商孵化中心、新品种繁育基地于一体的五彩生态体验茶园。作为首个巴州区与松阳县东西部扶贫协作落地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建成基地1500亩,茶叶加工厂房1500平方米,生产线3条。
茶园负责人余安波介绍,松阳县常年派驻多名技术人员到天马山镇进行茶苗栽植和管护技术指导。目前,整个茶园种植有黄金芽、黄金叶、白叶1号、中白1号、紫鹃、龙井等多个高端名优品种。
五彩生态体验茶园建成以后,当地村民除在园区务工增收,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保底收购等方式获得稳定收益。截至目前,该项目共解决了1500余名村民就业,实现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我家4亩多土地全部流转给了茶园,每亩地每年有300元流转费。”寺岭村贫困户伍琼珍说,“我还在茶园整地、栽茶、除草、打药,一个月有近2000元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等到明年茶园正式投产后,公司将打造富有茶文化特色的农家乐、精品民宿等旅游景点,重点开发集采茶和制茶体验相结合的乡村旅游项目,不断壮大茶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余安波说。
主动衔接配合 让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自2018年丽水与巴中开展扶贫协作以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未脱贫人口减少到1942人,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06%。特别是强化产业合作,巴中的造血功能更加强劲。
如今,脱贫攻坚到了关键时刻,如何巩固好现有的脱贫成果?要主动衔接配合,认真学习借鉴丽水好理念好做法,不断拓展合作领域,让东西部扶贫协作取得更大成效。
激发产业优势资源,增强脱贫后劲。加强与丽水的沟通交流,找准契合点和突破口,围绕产业合作、资金支持等,全力争取帮扶资源,扩大帮扶范围,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效果。有了产业优势项目的支撑,扶贫就有了源头活水,脱贫就有了持续的动力。
主动对接,深挖合作潜力。巴中有丰富而又优质的农副产品,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个渠道与平台,积极在丽水组织开展农产品展销、推介等活动,借助电商、爱心礼包等形式,帮助我市绿色农产品走入丽水各类市场,为后续的脱贫攻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组织劳务协作,大力推进就业扶贫。加强两地干部交流和人员往来,开展更大范围的劳务协作,帮助更多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丽水就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园内务工,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张容 记者 李云良 蒲康林 赵秋林)
原标题:丽巴协作的那些脱贫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