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梁晓晓高鹏文/摄
宁波市民政局与市慈善总会将培养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并将完善推广国内第一本儿童保护规范化手册。
“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作为2019年上半年市慈善总会在市民政局支持下开展的“爱心鸟窝·新苗守护计划”的子项目,目前已停止招募,即将进入人员培训阶段。为此市民政局拨出专项基金、提供政策类课程指导,该局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处在该项目推进的全过程中提供了大力支持。
严格筛选优秀人才针对解决现存问题
6月下旬市慈善总会公开发布消息招募“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前日报名截止。近半个月来,共有高校学生、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教师等70余人提交报名表,其中不乏宁波大学心理学研究所的博士生等高级人才。经过初步筛选后剩余35人进入为期4个月的儿童服务及保护能力建设培训。
“今年11月底培训完成后将从中择优录取不超过10人正式组建一支专业的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队伍,全面投入宁波市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陈海英告诉记者,“基层儿童保护相关工作者缺乏相应的儿童政策、儿童保护、儿童服务等基本专业知识,宁波本地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师资队伍是促成‘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项目开展的两条直接原因。”
全新的探索之路让专家培养“专家”
针对儿童服务及保护培训员的能力建设培训时长为4个月,将在11月底结束。其间,市慈善总会将邀请儿童保护领域经验丰富的一线社工及高校、行业内专家来为学员们教授课程,同时与宁波市民政局、市检察院儿童保护相关部门合作,进行儿童保护、福利政策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培训。7月15日至7月16日,宁波市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能力建设培训项目第一节课在海曙区开课,包括政策性培训和实践服务探索,分别是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处处长谢民亚开授的《儿童服务与保护政策性培训》理论性课程和《一名儿童服务义工的心路历程》《儿童服务工作者的专业边界探索》等实践服务类课程。
“由于招募的人员并非多面手,而是具有自己的专攻领域。他们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巩固和深化自己的专长,并且形成开发设计儿童服务与保护相关课件、课程的能力,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为他人展开培训的专业培训员。培训结业后,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作为专业人才将到社区、乡镇、学校,为儿童保护相关组织和人员进行个性化培训。”陈海英说,“首先通过系统化课程和专家团队指导成为培训员,再发挥自身特长培训基层儿童保护相关工作者,全面加强基层工作者的理论知识建设、填补专业知识漏洞。”
完善推广儿童保护手册让基层人员实操有据可依
在儿童保护服务领域除了招募培训“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早在2019年12月11日,宁波市民政局、宁波市慈善总会就共同发布了《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陈海英介绍:“去年手册发布后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工作组织、高校等下载电子版本2000余次,社会反响不错。但是,该手册仅由宁波市的一线社工编写,不够权威,而且仅在宁波推广,范围不够大。”
因此,此次培训出的10位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还承担着儿童保护手册内容创作工作。市慈善总会将对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培训师制作的课件、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再整合,最后加进原手册。将理论培训转化为培训师们培训基层人员的实践操作,在实操中再不断完善理论,通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在原《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的基础上,丰富内容、梳理体系。修改完善后的手册交由专家团队进行检查、指导后再成册,以此加强权威性。该手册将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儿童保护行业指导手册,首先在宁波推广,希望能逐步形成全社会儿童保护的机制和标准,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儿童服务和保护行业的“白皮书。”
下一步,市慈善总会将着手邀请来自儿童保护领域各行业、机构及高校内的相关专家组建一个“专家库”作为宁波市儿童服务及保护工作的坚实后盾。一方面,专家团队担任智囊团角色,为各类儿童保护具体工作提供政策、法律法规上的咨询答疑服务;另一方面成为一线儿童保护工作者与儿童保护机构之间的撮合平台,针对具体儿童保护案例为其对接相应机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