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逐梦路上——全国政协委员陈卓禧讲述“冲”出梦想大湾区创业培训计划故事
“我关注这个计划已经1年多了,今年一发布消息,我立刻报名。”近日,在“冲”出梦想大湾区创业培训计划的面试现场,一位香港青年的开场白,令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有些动容。
这位时常与年轻人打交道的校长,虽然预想过计划会受欢迎,可在和香港青年面对面的对话中,他还是被他们现场展现的在大湾区实现创业梦的渴望和热情打动。
携手圆梦
“‘冲’出梦想大湾区创业培训计划,是港专与华润集团旗下的太平洋咖啡共同合作开展的一项活动,它并不限于我校学生,而是面向香港18岁到35岁的所有年轻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帮助有志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事业的香港青年,在培训和实习期间熟悉大湾区的工作和生活,进而创业圆梦,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陈卓禧说。
大湾区的概念自提出以来,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大湾区和香港青年的关联,并始终在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大湾区在年轻人的视野中普及开去。
“在实际交流中,我发现香港一些高新技术人才纷纷前往大湾区就业、创业,但不少基层青年却陷入一个误区:‘大湾区是他们的事,不是我们的事’。他们接受大湾区概念,也希望有途径可以实现梦想,只是缺乏机会和方法。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让大湾区的概念更深入人心,就要面向基层开展工作,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创业计划,真正拉近它和香港基层青年的距离。”抱怀着这样的初衷,陈卓禧有了面向香港基层青年开展创业计划的构想。
这一想法与华润集团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华润集团一直关注香港青年发展,其旗下的太平洋咖啡要扩大市场业务,而咖啡行业又是年轻人热衷的潮流行业,为此我们一拍即合,不如就从咖啡做起,开启香港青年大湾区创业圆梦之旅。”陈卓禧说。
计划自去年正式发布以来,可谓好事多磨。受“修例风波”和新冠肺炎疫情等情况影响,计划在推出后,具体工作始终未能如期展开。直到今年6月,报名活动才正式启动。
“报名截至7月底,目前已接近尾声,报名人数远超预期。我们计划的录取名额只有30位,没想到吸引了近800位年轻人参与。”陈卓禧说。
真实诉求
报名与面试同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打开了陈卓禧了解年轻人真实诉求的窗口。
“1年前便关注该计划的那位香港青年,目前是一家行业机构的安全主任,每月收入稳定,有几万港币。但他仍然想要参与这一计划,一方面源自对咖啡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是对内地发展的坚定信心。他渴望到大湾区开启新的事业起点,从事真正热爱的工作。”陈卓禧说。
在面试现场,还有3位来自香港公立大学的毕业生让陈卓禧印象深刻。“他们是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都是20多岁,主要经营韩国毛绒玩具的外贸生意。为了参与这一计划,他们已经决定放下在香港的工作。谈起要到大湾区生活,他们没有丝毫的对未知的忐忑,反而充满了向往和热情。”陈卓禧说。
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到位,他们对报名人员的申报情况做了数据梳理。“在目前780多位报名者中,男女比例是48:52;18岁~23岁的香港青年占两成,23岁~28岁和28岁~35岁的各占四成。这说明该计划对各个阶段的香港青年都很有吸引力。”
“还有一个数字让我们较为惊喜:在所有报名者中,有4成的香港青年居住在公共房屋。这正好符合了我们要面向香港基层青年开展创业计划的初衷。且这些人中,仅有3成有过在内地工作读书的经验,其余7成的年轻人虽对内地工作生活环境不完全了解,但都渴望得到在大湾区学习发展的机会,愿意在内地开展人生事业、逐梦圆梦。”陈卓禧说。
筑梦路上
为了更好地提升创业计划的“含金量”,陈卓禧和同事们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上下了诸多功夫。单从三轮面试、真人秀式选拔等规则上就可见一斑。
“我们请了很多业内专家支招提建议。与以往的创业帮扶计划仅需提交创意文案不同,这一计划类似于真人秀。我们不仅需要文案、面谈,还需要面试者完成相关任务,通过在实践中观察他的性格,综合评估其创业素养,指导他们的创业实践。”陈卓禧说。
一番“过五关斩六将”的角逐后,切实的创业“干货”会源源不断地给予他们。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为期两个星期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期两个月的大湾区工作实习;回港后六个星期的进深“充电”培训。
“尤其是第二个阶段的实习工作,不仅是经验累积的实干机会,同样在激发他们对行业的思考:参与者需要熟悉店铺业务、找出实习店铺不足、提出改良方法,并最终提交创业计划书。”陈卓禧介绍,在这些比拼中胜出的香港青年将得到10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由太平洋咖啡帮忙选址、装修、派专业老师指导,并可以在大湾区内实际运营店铺两年。
“我们希望提高这些香港青年的创业成功率,真正帮他们圆梦。对于最终没能得到创业启动资金的香港青年,我们也会为他们创造在大湾区继续工作的机会。”陈卓禧说。近期,全国政协“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专题协商会召开,有不少委员提到了香港青年对于大湾区概念认识不足的问题。在他看来,香港青年在这个计划中的参与热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大湾区机会的认识和渴望,反过来,在内地的工作生活也将成为加强爱国教育的重要抓手。
“作为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我还要更多地了解香港青年的诉求,并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开拓有价值的项目,拉近和他们的距离,让大湾区真正成为他们能认识参与、能施展抱负的广阔天地。”陈卓禧说。
下一篇:庐江历史庐江故事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