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军人、审判长、高考生母亲……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何菊红,她的身份是多样的。在专访中,记者也能看出,不同身份给予她的惊喜和挑战。“多年的部队锻炼,给予我能吃苦敢拼搏的能力,用在后来的工作中是惊喜。而后两个身份,更多的是挑战。”何菊红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王晓迪
当兵19年,干法官11年,何菊红每年办案超百件通讯员包敬洲摄
选择
70后的何菊红,生日比国庆日晚了6天,虽是女娃,但从小立志从军。18岁那年如愿当上空军。2009年底,何菊红从部队转业到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她有些彷徨。“部队转业军人和其他考入院里的人有些不同,我们没有太明确的目标,所有一切都是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一切也只能靠自己。”何菊红迅速调整心态,决定先从最基础的开始,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法律专业知识。“刚来的时候做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做些工作,那时候白天工作,晚上看书准备司法考试,每周的双休日也是被培训课安排得满满当当。”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在2011年通过司法考试。
她说,能吃苦、敢拼搏的耐力和毅力,是近20年的部队锻炼给她的,所以她倍加珍惜,在后来的工作中也一样不敢舍去。同事眼中的她也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上班早来下班晚走,加班加点也毫无怨言。“今年我们家有个高考生,儿子在考虑填报志愿时,明确表示不选择法律专业,理由是法官工作太忙。”何菊红虽对自己繁忙的工作带给儿子的影响感到遗憾,但她仍然坚持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全心全意投入到审判工作中。“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那就必须百分百投入,这是部队教会我的,也是我一直坚持的信念。”记者在中院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何菊红每年的办案数量均在百件以上,尤其是司法改革后的2017年、2018年、2019年,每年结案均达240件以上,2015年至2017年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并荣立三等功,2018年,获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济南市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市法院“巾帼十佳法官”荣誉称号。2018年度被评为“零发改、零信访、零投诉”法官。
初衷
说起为什么选择法官这一职业,何菊红若有所思地说:“一开始并没有概念,来法院具体做点什么。但后来随着自己处理的案子越来越多,才发现,原来法官能帮这么多人解决问题。”她认为,法官每结一个案子,都能帮百姓解决些麻烦,这活儿挺有意义。
何菊红一步步向审判长的位子靠近,在处理案子的这些年,她始终将“公正地对待每一起案件,耐心地对待每一名当事人”作为自己办案的行为准则。“每一位当事人都把法院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办案法官公正的裁判是每个走进法院的当事人最大的愿望,也是法官的职责要求。在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中,我的一言一行向当事人传递着司法公正的信息。”何菊红有这样的感触也是因为自己接触的案子都是传统的民事案件,案件当事人大多是老百姓,多是为自已的切身利益第一次走进法院,有的当事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在跟法院、法官打交道时难免紧张,表达不清,还多少心存一些怀疑,为此,她在案件审理中,能够耐心细致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及时提出问题,听取当事人的意见,让当事人从最初的紧张情绪中放松下来,打消疑虑,进而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案件事实的陈述。
专访中,何菊红法官回想起自己承办的一批劳动者索要加班费的案件。原告是6名饭店厨师,因他们提交的考勤表未有单位盖章,而且纸质的考勤记录与用人单位提交的电子考勤记录亦不完全一致,单位均不予认可,且劳动者因为紧张,不能完整准确表达案件事实,一审未支持劳动者的诉讼请求。二审中,案子到了中院,何菊红反复研究案卷,在准确把握案情的前提下,根据劳动者提交的考勤表的外在特征及提供的电子考勤记录,结合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系厨师,客观上存在加班的可能。
“我看到劳动者们提供的纸质考勤表上满是油点,而且纸皱皱巴巴的,这比较符合他们在上工时签到的客观事实。另外他们从考勤部门要到的电子考勤表和纸质考勤表上的签到是一致的。”庭审中何菊红提出到用人单位查看电子考勤设备的原始存储记录,单位以考勤设备已更换无法查看为由未同意,但也因此动摇了用人单位对案件的胜算心理,后经何菊红与用人单位多次沟通,用人单位同意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并当庭交付,案件审结。“判案不是根本,最主要的还是要帮当事人解决切实的问题,6名厨师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就想快点拿到自己的加班费,如果案子只是简单结案,加班费就很有可能走执行程序,劳动者耗不起,问题还是没解决。”何菊红说。
沟通
如果说,解决问题是何菊红的办案初衷,那么好好沟通就是她屡试屡验的办案手段。“判案子,没有捷径可走。专业知识只是基础,法律文书背的再熟,案子不同,当事人各异,还得靠沟通。”
调解结案是解决当事人争议的有效途径,但大多数案件无法调解结案,对于此类案件,要求法官综合分析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依据法律规定公正裁判。这种情况下,何菊红会根据庭审情况,分别与当事人沟通,为当事人分析案情、讲解法律相关规定,引导当事人对纠纷的产生进行理性的分析,并对今后解决纠纷的各种可能进行预测。使案件当事人感受到,法官是如何专注的查清案件的事实,是如何公正裁判案件,能够理性的接受裁判结果。“依法公正判案没有错,但是也要尽量考虑法槌敲下的那一刻,可能带来的社会效应。如果一判了之,当事人可能会心怀疑虑,之所以多和他们聊几句,也是想打消他们的疑虑,能让他们明明白白的走出法庭。”
一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过程让何菊红感触颇深。原告是名退休职工,因退休待遇、养老金等问题与单位产生纠纷,将单位诉至法院。一审判决后,老人的部分主张得到支持,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并未缓和。老人提起上诉,要求用人单位加倍赔偿拖欠的工资等。刚刚立案,老人就找到何菊红,把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和受到的委屈,一股脑儿倾诉出来。经过这次交流,何菊红意识到,老人打官司并不只为了得到经济赔偿,而是用人单位在处理问题上方式简单造成误解,以致老人心有不平。庭审中,何菊红兼顾双方当事人利益,进行调解,用人单位认识到工作中的不妥,并取得了对方谅解,双方握手言和。“有些时候,用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想方设法解开他们的心结,比义正辞严地析理说法更重要。”
随着民事案件的数量逐年递增,案件事实变得更加复杂,为了依法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审判任务,近年来,何菊红几乎每天加班,对于复杂的案件,做到反复研究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不敷衍应付,她知道,只有用责任心和正义感守护着心中那秆不斜的天平,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下一篇:听老兵讲 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