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据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担任县令经历改编而成的剧情片《清风万里》引起了业界人士关注。
以“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名句享誉中华古典诗坛的杨万里,也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廉吏。《宋史》《宋稗类钞》对杨万里清廉耿介之事多有记载,说他上任时只带一个包袱,不许家人在任所添置家用,以免离任时累赘;离任时,为不让同僚设宴饯行,“遗诗逃宴”;在“肥差”卸任时,将俸禄余钱上交官库,等等。同时代的诗人徐矶,用一句“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来形容晚年的杨万里,足见他的清贫状态。
有专家表示,电影《清风万里》选取了杨万里在隆兴府奉新县(今江西奉新)任知县时与当地贪腐官员做斗争的一段传奇经历,塑造了一位清正廉明、仁政爱民、刚直不阿又充满斗争智慧的诗人县令形象。影片弘扬了中华文明史上传承不息的民族正气和士大夫精神,堪称一部励志与心灵治愈的影片。
宋史中有关杨万里在奉新的经历只有一句记载,讲杨万里不准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对逃避赋税的百姓,杨万里把名字、应纳税额张贴在集市中,用这种办法实现不扰民而足赋税,奉新因此大治。从这段历史记载入手,电影《清风万里》的创作者,深入探究了南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廉政与贪腐、苛捐杂税与土地兼并、仁政爱民与磨勘考核等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与地方治理问题。
电影中的杨万里,浓缩了这位耿直廉正诗人一生的知行修为。而诗人义无反顾与当地暗黑势力斗争的方式,则体现着作品对文人士大夫如何参与地方治理的深入思考——杨万里通过深入田间土头、细致调查研究,发现当地土地问题与贪腐问题的结症所在,也找到了一击获胜的利器。不难看出,电影《清风万里》的杨万里,既属于历史,更属于今天,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征与当代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历史上,杨万里与其子杨长孺是“父子清廉”的典范。杨万里清廉传世、门风不坠,在他的影响下,其子杨长孺也成为被后世传颂的清官。影片中,出现了少年时代的杨长孺形象,清贫的杨万里甚至没余钱给儿子买一只新毛笔习字,而是用树枝教儿子,在地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诚”字……
记者想到了明代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大儒解缙对杨万里的称赞:“文章足以盖一世,清节足以励万世。”杨万里精神气节魅力之广,正如万里清风,吹拂华夏大地,不仅言传身教影响着自己的后人,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士大夫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廉政文化建设中有着重大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清风万里》是华语影坛第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新文人电影。这部100分钟的电影,试图探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历史主题,一个文人如何成长为合格的官员?是爱民还是唯上,是廉政还是贪腐,是创新还是守旧,这是当代公务员仍要面对的问题;二是自由主题,文人的出世与入世,小镇青年的光荣梦想与奔放自由的心性,在苦难现实中形成了故事的张力;三是人性主题,杨万里与父亲情感是一条隐藏的线,一个男人的叛逆和回归,是他内心的和解之路。这三个层面,汇聚成一个问题:追求自由的理想与现实的生存禁锢。(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爱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