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永定洪坑土楼群。温学元 摄
人民网龙岩10月17日电 (苏冠生 谢芬芬)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9月23日,龙岩市永定区庆祝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岩太高山土楼乡村旅游节活动在“最具人间仙境景色之山村”——陈东乡岩太村火热举行。来自省内外的1000多名自驾游客与当地农民一起狂欢,庆丰收、享丰年。这是永定区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游、民宿游的一个缩影,受到了众多旅游、摄影和美食爱好者的热情追捧。
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永定区委、区政府以客家土楼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特色,大力实施“文旅兴区”发展战略,做好“东有客家土楼、西有龙湖”的旅游文章,推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全力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拓展旅游业态,呈现“多元化旅游”
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乘着乡村振兴战略东风,永定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通过旅游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扶贫、创业就业、富民增收。近日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土楼民宿产业的实施方案》,意在推动永定旅游住宿业转型升级和旅游住宿接待产品多元化,实现旅游综合效益提升。目前已经开放的岩太野奢度假村民宿项目,为游客提供一处极具舒适感又不失深厚文化底蕴的假日小憩之处,在感受大自然无比美妙风光的同时静静感受土楼文化气息,体验“玩土楼”“住土楼”,增加“过夜游”,拉动土楼旅游二次消费,推动土楼旅游转型升级。
2017年永定区制定出台了“旅游发展项目工作实施意见”,大力实施147个旅游项目,总投资达366.23亿元。同时,永定区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今年6月1日,永定区总投资5600万元的龙门峡漂流项目开漂迎客,填补了永定境内旅游休闲无漂流项目的空白,为永定全域旅游增添了一个新亮点。此外,第一期投资约1340万元的永定南溪土楼沟漂流项目,7月9日投入运营,被誉为是“在土楼群落里激荡穿梭的‘福建土楼第一漂。’ ”
截至目前,永定全区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13个,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2个,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个,观光工厂1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6个,并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积极推动乡村A级景区建设,在乡村特色景区打造精品民宿,培育“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消费者对旅游体验要求的提高,如何从永定特色产业、资源出发,提炼出“永定土楼”品牌,打造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精品旅游产品和旅游体验,实现从“点上发力”到“遍地开花”,让全区处处皆风景,这已经成为永定区实施“文旅兴区”战略的工作重点。
为此,近年来永定区先后引进了总投资32亿元的客家古镇、总投资12亿元的天子温泉度假区、总投资8亿元的梦幻土楼等体量大、业主实力强的文化旅游项目。其中,永定土楼5A级景区提升、天子温泉、客家古镇、梦幻土楼剧场、客家博览园等5个旅游项目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使永定旅游重点项目获得国家和省级资金补助、贴息、低息贷款等优先权。这些项目逐步成了永定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延长了游客的逗留时间,过境游向过夜游的转变日益明显,形成了“懂客家、览土楼、赏文化、品美食、沐温泉、淘古镇”系列差异化旅游产品,加快推进了从单一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养生度假游的转变。
永定客家古鎮。刘永良 摄
实施“文化进土楼”,推进文旅高度融合
“我们不断提升建设客家民俗馆、家训馆、土楼自然博物馆等项目的同时,在土楼景区内策划新建读客书屋、非遗馆、AR土楼秀、民间绝艺馆、客家酒坊等项目,目的是让文化进驻土楼,让商业退出土楼。”永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佑繁说。
按照“一楼一景致、一楼一特色、一楼一主题”的理念,永定区实施“文化进土楼”工程,将不同的文化理念融入土楼,差异化开发富有客家土楼文化特色的旅游系列商品,促进土楼和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升土楼的文化内涵,让千年土楼增添了活力。“只有挖掘土楼文化内涵,才能差异化打造土楼精品,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的供给,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曾佑繁强调。
在洪坑土楼景区,客家家风楼与家训馆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客家家风楼以“客家家风世代传”为主题,设立了10个展室展示41个家风故事,分为厚德、忠孝、耕读、勤俭和清廉等5个篇章,融合客家山歌、童谣、谚语等内容,通过展板、影像、匾额等形式进行展陈,生动阐述了客家传统文化中的慈孝、忠诚、仁惠等高尚品德,集中展示流传于土楼乡间的好家风故事,较完整地展示了客家人的良好家风。永定区纪委常委江浩洪说,“走进展馆,游客可以详细了解到客家源流、客家家训、楹联匾额、家训故事、俗语警句、家书庭训等内容,从而让优良土楼家风、土楼瑰宝传扬的空间宽度不断拓展。”
永定客家人历来有“耕读传家”“重教兴文”的传统。在洪坑土楼景区,游客除了可以实地感受客家婚庆表演、木偶表演、十番音乐表演、客家米酒制作等客家民俗风情,还可以走进书香横溢的土楼书屋。“游客在参观土楼建筑、感受客家风情的同时,可以停下脚步,品味土楼书香,很多游客都喜欢到书屋走走、看看。”土楼讲解员黄小娜告诉笔者。
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小景点”变身“大景区”
永定区提出“大景区”的发展理念,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以及三次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融合,实现“多规合一”。永定区高起点规划建设的福建土楼永定客家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总投资200亿元,规划项目34个,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娱乐演艺、工艺创意等文旅深度融合业态,做好“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客家美食、民俗演艺、文化研学、运动养生、互联网、精准扶贫、城乡统筹”等,整合土楼世遗、客家文化、健康疗养和水上休闲等多种旅游资源要素,加快打造差异化旅游产品。
按照“一核两翼、东楼西湖、全域发展”思路,永定区加强资源整合,积极做好串点、连线文章,通过旅游公路和旅游线路,把分散的景区(点)和旅游要素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面,实现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和优化设置。投资近20亿元的总长65公里的环土楼景区旅游公路和湖城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投资3.4亿元、占地122.4亩、建筑面积达8万平米的福建土楼客家民俗文化村、高北土楼王两大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投资2.1亿元、建筑面积达5.9万平方米的福建土楼风情街投入运营。
#p#分页标题#e#“永定区以土楼5A景区综合提升为抓手,实施联运、联票、联路、联管‘四联工程’,打造环土楼景区精品旅游线路,实现由小景点向大景区的转变,构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土楼一体化大景区,让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成为清新福建旅游‘一座楼、一杯茶、一条路’品牌的首张名片。”永定区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林如居介绍,永定区将为此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转变旅游发展方式,通过引进更多的旅游大项目、好项目,迅速形成产业集聚,壮大旅游产业,全面启动永定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福建土楼梦幻剧场。温学元 摄
“红色之旅”受宠,全域旅游增添新亮点
永定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第一个区级红色苏维埃政权”“第一个工农红军营”,留存革命遗迹遗址130多处,其中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并有43处红色革命遗址列入龙岩市《中央苏区(闽西)革命旧址群保护规划》。
“近年来,永定区充分发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彰显‘土地革命摇篮’和‘中央红色交通线’两大红色文化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旅游市场大受欢迎,成为永定区全域旅游的又一新亮点。”龙岩市永定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谢伟香介绍说,2015年,永定区利用原永定县委旧址金砂公学,设立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成为深受各教育培训机构、党建单位欢迎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基地,纷纷组织前来学习交流,红色研学游市场持续火爆。
金砂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抚市泽东楼景区、岐岭乡牛牯扑红色乡村旅游项目、永定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旅游项目的统筹规划,有力推进了永定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永定区还将从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等方面切入,以“红旗不倒之乡,中央苏区血脉”为主题,重点策划打造红色交通线伯公凹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中央红色交通线西溪红色生态区项目,中央红色交通线合溪师俭楼、孟良公祠修缮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等四大红色项目,以开发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游客参与度高的“红色+”旅游项目,实现融合发展。
永定区在打造“东有土楼,西有龙湖”旅游格局的同时,今年还举办土楼旗袍秀、第五届柿子嘉年华、永定土楼首届抖音挑战赛等活动推动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变。今年中秋小长假,永定累计接待游客10.71万人次,同比增长17.8%,实现旅游总收入8289.54万元,同比增长18.2%,其中永定土楼景区接待游客3.88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实现旅游收入1703.32万元,同比增长18%。此外,永定区还积极倡导“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旅游发展理念,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优质要素投入、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形成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如今,永定客家土楼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还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龙湖也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东楼西湖”的旅游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文旅兴区”战略成效凸显,永定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当地百姓也在土楼的保护开发中不断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2008年,土楼景区接待游客37.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5亿元、旅游总人数97.2万人次﹔到了2017年,土楼景区接待游客522.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6.9亿元、旅游总人数826.85万人次。
“跳出土楼抓旅游”。如今的永定,不再只是土楼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