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训市场迅猛扩张的今天,培训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虚假广告泛滥、培训人员鱼龙混杂成为当今社会新的“打假”焦点。
暑期结束,培训业经历高峰后,更加的凸显出了几大弊端,常见的培训陷阱,您遇到过了没?
培训“名师”名不副实
培训“名师”名不副实,这是消费者遭遇过最频繁的陷阱之一。而这个问题的“多发地”则是在北京英语培训行业中。
相当多的英语学习者希望能在一个外教资源充足的培训机构中学习。在某机关单位上班的胡女士就是看中了一家机构的“全外教”招牌而报名。
“说是全外教课程,结果上课的没一个外教。”胡女士上完第一次课程就找校方讨说法。但机构却解释说全外教是精品课程才有的,胡女士报名的只是“普通课程”。
抵御技巧: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网络、朋友等对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像很多培训机构都推出了“试听”这一项服务,是很好的了解情况的机会。
课时缩水、随意并班
小李大学时英语没过四级,在外校报了个初级口语班,可没想到由于初级班报名人数少,刚上了一堂课就被合并到了中级班。中级班的同学水平自然是高出不少,人家听得欢呼雀跃,他上课只有听的份,有时甚至连听都听不懂。
不少培训班都存在开班人数不足的问题,有的培训机构在学员报名时信誓旦旦,但开学后就往往因人数不够而“多班合一”。课时缩水现象少则一两节,多则十几课时。
抵御技巧:对培训班的课时数、班级人数在报班之前要加以核实,最后问问在读的同学安全系数是否够高。也许有的培训机构会承诺,出现上述情况时可以退钱,但千万不要相信,退钱最多也只是象征性地退一小部分,而且复杂烦琐的程序会让你自动放弃这一权利。
霸王条款让人不爽
在农行上班的小廖去年报名某IT培训机构学习编程,并将学费一次性交清。上了20个课时后,因为要参与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没有时间上培训课,小廖想将剩余的课程推掉。机构一方却以培训协议中“如果接受了一定节数的课程后将不能退款”的规定为由拒绝了。
尽管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退课,小廖也觉得有些“理亏”,但是上了部分课程却收了全部费用,内心又有所不甘。“培训机构说得有理吗?剩下的学费我能不能拿到?”
抵御技巧:业内人士表示,一般情况下,根据教育部门出台的退款原则,各培训机构都有制定自家的退款细则,而针对小廖碰到的这种情况,这家机构的规定明显有着霸王条款的意味。朱延磊称,正规培训机构与消费者签订培训协议后,一般只要消费者提出要退订课程的要求,机构都会予以退款。
相关法律专家也表示,非因校方原因,学员单方提出解除合同或协议的,应承担违约责任,但学员有权利要求学校返还剩余学费。
诸如此类的“陷阱”还有很多,比如“扯皮”的培训协议、夸大培训效果的广告等等,都让消费者感觉上当了,慧聪教育网的编者要提醒大家,漏洞是因为消费者的心切和选择不慎才衍生的出的,只要大家知道多考察多维权,为自己选择最贴切的消费项目,就不会出现以上等问题。
尽管已经开学,学生们都投入了新一轮的“战斗”中,但培训市场依然红火,提醒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还是要谨慎选择,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才之路披荆斩棘。
上一篇:鲍勃·派克 创新培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