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基层监管干部成“全科医生”沪持证特种设备监管人员增加至3000名
图片说明:基层市场监管干部成为“全科医生”
最近,从事电梯等特种设备监管的小王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因为,通过培训,他的几位同事也有了特种设备监管能力,能为他排忧解难。
这样的好事,得益于上海市质监局党组对市场监管人员开展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全市持证特种设备监管人员,从原来的100多名,增加到了目前的3000名。
培训的不只是从事特种设备监管的执法人员,还有监管食品药品等方面的执法人员。上海市市场监管委党委书记闫祖强介绍,正通过一系列培训,努力让基层市场监管干部成为“全科医生”。其中,对新招录的近600名公务员,就进行了一个月封闭式培训和一个月的专业培训,对5700余名在职公务员实施了100学时网上培训,均100%通过全科培训考核。
图片说明:计量检查
如此培训的一大背景是,上海有着234万户市场主体,60万台(套)特种设备,2000多家食品药品生产单位,20万家食品药品经营单位,涉及的法律法规有120多部,但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只有5843人。
在几年之前,如此有限的执法力量,还分散于工商、质监、食药监、物价局等多个部门,“分段管理”、“九龙治水”中,类似超市摆不摆桌子这样的“小动作”也会由不同监管部门负责,以致多顶“大盖帽”甚至管不住一个小商贩,监管“最后一公里”“留白”。
图片说明:食品安全监督检查
这样的情况在2014年开始改观。当年,浦东新区率先试点将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撤三建一”,组成市场监管局,并在各街镇设立市场监管所;随后,改革试点扩大,并将价格执法检查职能并入;至2015年试点推广至上海全市,实现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全覆盖。
通过改革,基层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比改革前上升了10%,占各区市场监管局人数的比率,也提高到了约80%,以前“留白”的“最后一公里”得以填补。
由于将原来各市场监管主体撤建时,进行的不只是简单的“物理整合”,而是“化学融合”,在集约化综合执法中逐步消除了监管“缝隙”,各区市场监管局在2017年检查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同比增加了20%;检查的特种设备同比增加了10.5%——其中,检查的电梯数更是同比增加了16.2%。
图片说明:无证照整治
通过改革,上海不但创新性地建立了“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并率先开展了国家企业信息信用公示系统(上海)建设试点,企业年报公示率在2017年底就达到了90%;企业经营继“多证合一”后,还能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经“一窗通”实现“3天领照5天营业”。
通过改革,上海各区市场监管部门也在探索建立智能监管机制,进行全覆盖式精准监管。如对食品的监管,就成功使5500余户证照不全商户从网站上下线;而在电梯特种行业,一种全覆盖的智能监管模式也已在探索中。
作为“全国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的先行者”,上海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的效果已吸引了外省市同行频繁前来学习交流,专业人士指出,这显示了上海市场监管分类综合执法改革良好的改革效应。